《新新闻》采编原则
当媒体被威权噤声、被暴力的舆论环境驱逐,新闻伦理成为了伪命题。
当新闻报道被公权力垄断、被喉舌骑劫,当新闻规则的讨论被宣传机器污染,新闻伦理成为了攻击新闻工作者的武器。
当新传教科书被政治侵蚀、传统媒体被公权力打压、外国媒体的操作标准在威权社会水土不服,新闻伦理成为了空洞的争辩。
这是一个新闻稀薄、行业崩塌的时代。但也是最需要高品质新闻报道、重塑行业规范的时代。
依托不受审查的平台,《新新闻》致力于为追求自由精神的中文社群提供优质报道。新闻伦理是保障报道品质、保护受访者权益、维护媒体尊严的必要因素。
《新新闻》以美联社、路透社、《纽约时报》的报道守则为基础,结合国内传统媒体的报道经验,探索并恪守适合在威权体制下产出高质量报道的伦理与原则,为重塑中文新闻行业规范、维护中文媒体尊严,做出微薄贡献。
客观核查(Objectivity and Verification)
(1)《新新闻》在报道中清楚地阐明信源,并通过至少两个信源的交叉印证,形成对事实的陈述。
(2)若只能获得单个信源,则向读者解释原因,并说明为何该信源有足够的可信度。
(3)若使用官方通报或社交网络视频作为信源,则需对该信源进行事实核查。
(4)《新新闻》无法避免对事件持有观点,但不会在写作中表达自身观点,防止其影响报道的客观性,并会时刻反思“自身认知的客观”与“实际的客观”是否一致。公正平衡(Fair and Balance)
(1)《新新闻》公平地报道新闻事件各方当事人,为被批评的一方提供及时回应的机会。(2)不以“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实现“虚假平衡”。尽力探求各方当事人言行背后的个体经历与社会动因,呈现是非曲直中的复杂性,以及复杂性中的是非曲直。
(3)在“鸡蛋与高墙”情景中,为“鸡蛋”提供更多发声机会,但不放弃对其叙事进行合理询问与核查,以经得起检视的报道批判威权。
(4)避免使用刻板叙事、刻板印象去呈现特定群体,包括性别、种族、国家、职业等。独立(Independence)
(1)《新新闻》通过专业判断,分析事件的新闻价值,独立做出报道决策,不受任何机构的议程所影响。
(2)《新新闻》与受访者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将独立决定行文叙事和议题阐释,不因受访者的要求而改变,不承担为受访者“宣传”的职能,不接受“看稿”[注1]、“看引述内容” [注2]、“写正面报道”等要求。受访者基于信任《新新闻》的专业能力而接受采访,在妥善的前期沟通后,正式的采访内容即视为公开讲述。透明(Transparency)
(1)在新闻报道中,向读者公开透明地阐释获得了什么信息、如何核查信息、有哪些信息尚不清楚;不会因立场不符而隐藏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2)在采访中,向受访者明确表示媒体记者身份、采访目的、以及何时开始正式采访,不以欺骗、谎称身份的方式获得信息。
(3)报道刊发后,如发现有事实错误,将及时公开承认并订正。负责任、可信任的匿名(Accountable and Credible Anonymity)
(1)新闻报道通行标准为“实名为原则,匿名为例外”,以保证真实可信,即受访者不会隐于匿名而夸张事实,记者也证明受访者确有其人,并非胡编乱造。同时,实名亦令受访者和记者受公众监督,为自己所言所写负责,即受访者愿意公开透明地讲述自己知道的信息,记者愿意公开透明地呈现自己获得的信息,双方都经得起公众的检视。此外,实名也是对受访者作为“人”的尊重,即受访者是真实的、有名有姓的个体,并非一个代号。
(2)威权社会中,公权力对于突发事件以及任何与官方宣传不一致的言行,均进行严密监控或打压。固守严苛的实名标准,可能给受访者带来危险,也限制了报道的时效性、题材的广度与内容的深度。另一方面,公权力打压独立媒体,独立记者时刻面临被拘捕的人身安全风险。呈现受访者的真实姓名,易使官方通过定位受访者而捕捉到记者的身份信息,给双方同时带来危险。
(3)《新新闻》创办人并未公开身份信息,基于风险对等原则,在无法确保受访者和记者自身安全的情境中,均以匿名方式呈现受访者。然而,匿名的滥用,同样危害新闻的真实、准确与可信,容易导致记者和受访者不受监督,逃避为其所言负责。
(4)《新新闻》探索并恪守适合在威权体制下实践、负责任、可信任的匿名标准:
(i)受访者高度可信,且其掌握的信息可被交叉印证和事实核查。
(ii)若受访者公开表达可能带来人身安全风险,或损害其重大利益(如被工作单位开除等),基于受访者要求,可以匿名。
(iii)若受访者曾遭受性相关侵害,或其行为和观点被社会污名化,其隐私权与公开新闻报道存在内在矛盾,基于受访者要求,可以匿名。
(iv)呈现化名受访者时,立即表明该名字并非其真名,避免读者误解。
(v)在报道中陈述匿名的合理性,并解释记者如何判定该受访者提供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包括记者如何找到该受访者、受访者如何掌握该信息、该信息如何被交叉印证等。
注1:若报道的事件本身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基于受访者意愿,可在成稿后,以语音对话的方式告知受访者,文章写道对方做过什么事、说过什么话,使受访者能够预判文章发布后安全风险的变化。
注2:涉及性骚扰等类似侵害的报道,对于侵害过程的事实陈述,基于受访者意愿,可让受访者检查该事实陈述是否准确、妥当,避免造成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