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可以實現「零廢生活」嗎? 一個日本小鎮的經驗
日本小鎮上勝町(Kamikatsu)制訂了一聞名世界的計劃——到2020年實現「零廢」的目標。但是,目標到現在還未安全實現。小鎮的經驗顯示出,如果沒有體制性的改變,我們將無法進一步實現零廢生活。
日期:2020年8月7日
作者: Olivia Sullivan
出版:The Revelator
翻譯:全球化監察
新型肺炎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之一就是即棄塑膠產品的消耗量的快速增長。美國自出現新冠肺炎個案後,很多商店開始禁止顧客使用可重用的袋子,咖啡店拒絕顧客自備咖啡杯,外賣食物配帶塑膠餐具,這些都變成了新常態。
儘管最近的科學研究證據表明了新冠病毒並不會通過可重複使用的物品傳播,但塑膠行業仍很賣力地遊說希望可以恢復以前一次性塑膠的廣泛使用。許多塑膠品將不可避免地繼續流入我們的環境中。
新型肺炎無疑打擊了我們在減廢方面得來不易的進展,但是,無論有沒有疫情,要完全解決塑膠污染問題一直是一項大挑戰。這次即棄塑膠消耗量的快速提高是我們本來就熟悉的趨勢的加快版。塑膠的生產量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都是穩定增長的。
身為一位「零廢生活」的提倡者,我很早就知道,持續生產海量的塑膠品如何令我們的地球氾濫成災,使我們實現零廢的目標變得異常困難。無論我們怎樣努力,都難以安全、有效地處理如此龐大數量的塑膠垃圾。
當我研究這問題,並不斷在尋找解決方法時,我經常回顧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
2003年,日本的一個小鎮上勝町(Kamikatsu)作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零廢棄」宣言,計劃到2020年實現100%的零廢生活。小鎮的目標是不產生任何垃圾。這意味著從食品包裝,到不要的衣服或舊報紙,都要重複使用、重新變成新產品,或者循環再用。
現在已到2020年,我們可以來看結果:在過去17年內,上勝町從一開始的露天焚燒所有垃圾,轉變為現在的重複使用和循環再用80%的垃圾。
儘管該鎮取得了驚人的進展,但最終還是未能達到其100%零廢的目標。它的主要原因是甚麼?不可循環再用的塑膠包裝和混合材料最終還是變成了垃圾。
正如一位居民去年在法新社的採訪中表示:「我們的生活方式非常依賴塑膠。消費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塑膠垃圾,但是,如果生產商還是不斷生產塑膠產品,我們仍然會有垃圾。」
這揭示了一個全球性的真相:即使產品大部份是由容易回收利用的材料製成,例如紙張、鋁或硬紙板,但如果這些產品包含了無法分離的塑膠成份,就會無法進行分類和回收。
事實是,有些材料就是無法回收利用的;而且,我們製造出來的所有塑膠只有9%是被回收利用了。正如上勝町的居民煞費苦心地證明,無論消費者將垃圾分成多少類,或者無論他們多認真地清理塑膠食品包裝容器,大多數的塑膠都是無法回收利用。
與此同時,我們經常聽到那些由行業帶動的論述,提出循環再用可以終止塑膠品繼續窒息我們的海洋生物,或污染我們的自然環境。這其實有意誤導民眾。
世界各地都和上勝町一樣,塑膠無處不在。看看貨架上庫存過多的塑膠產品和包裝品,顯然易見,僅靠消費者是無法實現零廢目標的。塑膠本身就不是「零廢」的材料。因此,要實現零廢目標,各公司必須停止製造這麼多的塑膠品。
我們可以做到。第一步是要禁止一些最差以及污染最嚴重的一次性塑膠品,暫停興建新的塑料廠,並給予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具備頒布更嚴格法規的權力。
我們還必須改變目前的模式,即要求生產商對他們製造出來的垃圾負責。要求生產商在新出產的塑膠品必須包含回收塑膠,以及要求生產商資助塑膠產品的收集和回收利用。這些措施可以激勵生產商設計一些真的能重複使用、循環利用、使用壽命更長的產品。
這些目標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的,同時也在眾多的科學研究和倡導報告中都有提過。在美國,參眾兩院最近都提出了名為《擺脫塑膠污染法令(Break Free From Plastic Pollution Act)》的聯邦法案。如果該法案或者類似的法案能在地方、州級或國家級通過,將支持全球擺脫一次性塑膠品的運動,並讓體制改變成為事實。
該法案於今年2月提出之後尚未取得進展,但我們的世界仍處於最後期限。最新一項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審查了塑膠生產量的增加,文章指出:「我們迫切需要採取團結一致的全球行動來減少塑膠品的消耗,提高再利用率、廢物收集和回收利用率,擴大安全的垃圾處置系統,並加快塑膠價值鏈(plastic value chain)方面的創新。」
要求生產商停止生產那些用完即棄、不可回收的產品是實現該目標的第一步。只有這樣,上勝町以及世界各地其他小鎮、城市和國家才能最終消除塑膠污染,實現100%的零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