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並不是想要說一個「邨民貪小便宜」的故事】

林前
·
·
IPFS
·

像很多「好似會關心政治」的人一樣,我其實不太關心社區的事。也是因為自己位置的關係,我並不需要社區的服務和支援,朋友和生活圈子都不在屋邨裡面,對民主派和建制派的社區工作也不以為意。不會用社區設施,去得最多是落樓下的麥當勞和便利店——這也許是很多屋邨青年的日常。

有什麼政治參與呢?也僅僅是在選舉的時候投下一票。

今年3月份的立法會補選,我也「被動」地觀察建制派的一舉一動,看到他們怎樣掛banner,派怎樣的文宣。到3月11日的傍晚,當身穿同鄉會衣服的阿姨簇擁著邨民去投票的時候,我和 Lynn聽到姚松炎團隊的義工阿姨大叫,「要憑良心投票,你拿他們的東西,不一定就要投給他們。」 這句話我們都印象深刻,感到強烈的突兀感。

第二日早上,選舉的結果傳來,姚松炎落選。我居住的啟德公屋區成為票數最懸殊的地區,兩個票站合共被拋離1700多票。當下我覺得大吃一驚,細想又覺得「理所當然」。建制派在啟德以至(新)公屋都寸土必爭,紮根深厚,但究竟實質的情況是如何?他們如何一步一步建立支持,擊敗民主派陣營?由此,我萌生一篇報導的想法——從自己的屋邨認識建制派的地區工作。(傳送門:https://bit.ly/2IBZgM0

跟Lynn談起這個想法,她認真看過我的proposal,說了一句,「我覺得可以從邨民點樣理解投票、選舉、民主和政治開始......」

那麼就試著落手做。

這幾個月,我好像「重新居住」一次自己的屋邨一樣:加入社交媒體的住戶群組、硬著頭皮跟樓下公園的伯伯阿姨聊天、𥄫實公告欄都貼了什麼海報文宣傳,見到有派粽和旅行團就報名,追翻幾年的屋邨新聞、找一些區議會和建制派的文章看.....最後,我訪問了民主派的前社區主任,從對手的角度看到建制派的策略;苦候被梁美芬器重的區議員梁婉婷被拒,但也訪問了受居民尊重的何華漢,第一次比較深入跟建制派的地區人士聊天,並勾畫出他的資源網路。

報導寫了7000多字,零散地見了一些邨民,但沒有整理到一些系統的想法,整體還是「專家代言」的方式。每天見到邨民也覺得心虛,好像很firm地呈現了的一套啟德和建制派地區工作的說法,究竟實質係咪真係咁呢。大概還是再生產一套常見的論述,讀者比較看到的訊息也許還是「建制派多資源-邨民貪小便宜-地區淪陷」這種慣有的敘事。

但我還是努力複雜化件事呀。

建制派的資源不是從天而降,不是直接掉舊錢比你,也有一定的程序。很多衛星組織和商會都趕上潮流,成立社會基金和企業,吸納商人甚至政府的資源(商人捐錢後或可豁免稅項),然後讓議員自己爭取活動和服務。除此以外,建制派也會「捐窿捐罅」與各種企業合作,找中電、港鐵和電影院資助活動。平日見到的「公屋聯會」是一個關注房屋政策的團體,實質上還是培訓建制派政治新人參選公屋很重要的組織。

同鄉會吸引「老香港」,新家園針對新移民,這並不只是「派嘢」和「居民貪小便宜」就可以概括,而是有實質的社會認可。在宴會開會等場合見到高官「平起平坐」,邨民參加活動感到認可和承認(參加義工獲獎,在重要的場合表演),這些都是真實的經驗,也不能斷言說這些就不是有意義的互動。

當然還有更多沒有探討和呈現的複雜性。因為這樣,lynn和我吵了很久。她覺得,這些複雜性好像總是不能呈現、難以安放,過度簡化的既定框架,dehumanizing到成為一種暴力。

很多居民看待區議會選舉都沒有那麼「政治化」,有民主派的支持者認為阿漢雖然出身是建制派,但也是一個勤奮能幹的區議員,比隔離邨的梁婉婷好得多。我也真心佩服他了不起,可以送公屋小孩出國見識。除了實質的議席,他從政和參與地區工作究竟有什麼想法和感受,是不是就一定對地區工作沒有看法呢?lynn覺得,為什麼我們談論立場不同的人的時候,就覺得他們的行動都得出於利益的考量、權力的操控或情緒的驅使,而談自己,談的都是價值的追求和理念的堅持(其實這篇文兩個陣營的理念和價值問題都沒有探討)。

香港是貧富懸殊的地方,造就建制派可以用「蛇齋餅粽」。但一年幾包米、幾套電影係咪真係咁大影響?當中係咪咁大恩惠呢?居民又是不是只是因為這些福利才投給建制派呢,這好像也不是不證自明。

公屋區不只是「建制票倉」的,也置身在整個香港的社會氣氛當中,平日社交媒體的居民群組經常討論的是「條邨好紅」,是「每日150個」這個議題。就連屋邨群組聯絡上、賣驅蟲藥給我的街坊,也以「香港人身份」來推銷驅蟲精油,講下講下也突然冒出一句,「大家都係香港人,係嘛」。企係隔離嘅lynn姐一臉尷尬,之後後悔當時沒有說「不是」,看看這位阿姐會如何反應。

是複雜的社區,是各樣的人。

寫完報導後常常都會和lynn吹水咁講起「如何做區」和「社區報」的問題。如何發展多樣、民主和連結的社區關係;社區報除了監察區議會和人情味的「好人好事」又有哪些可能性?這些都不是空想就解決的問題,而是要投入大量精力,實實在在地去實踐。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前中國研究畢業生,關注香港歷史與中港關係。
  • 来自作者

做個精明的消費者:「暴大」中國研究求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