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大树kiki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爱情」在社会文化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大树kiki
·
在中国古代,爱情往往和婚姻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婚姻强调的更多是一种道德和社会功能,目的更多是为了维持统治者的地位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从《伊利亚特》中的赫克托耳对安德洛玛刻的忠贞不渝,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凄凉悲惨,再到《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缠绵悱恻。

每当谈起“爱情”时,人们便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它不分种族、不分地域。

这不禁让我好奇“爱情”到底是什么?接下来我想从社会文化的变迁方面浅谈一下爱情

1.

在古希腊时期,爱情是一种无条件的爱,它超越了个人情感。它更强调的是一种抑制性欲,非物质层面的精神连接。

它不局限于性别,也存在于朋友、家庭成员和公民之间,更多指的是一种博爱。

在古罗马时期,爱情开始逐渐向性欲进行过渡,此时它既可以是婚姻中的爱情,也可以是婚姻外的激情。

这两个时期的婚姻更多的是基于家族联盟和社会利益,是一种增加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手段。

爱情往往不是婚姻的主要考虑因素,妻子经常被视为丈夫的财产。

下面我用一个公式总结一下这两个时期的爱情:

婚姻=利益(社会性)+欲望(动物性)

它的社会性方主要体现在利益方面。

举例:

对于富人来说,两个家族强强联手,相互交换政治和经济资源,达到1+1>2的效果。

对于穷人来说,两个人吃饭比一个人吃饭更省钱,也达到了1+1>2的效果。

它的动物性方面主要体现在欲望方面。

举例:

性欲,满足了男女双方之间的生理需求。

传宗接代,这由人们的生物属性决定的,通过生育后代,我们延续了自己的生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另一种永生。

由此得出结论:爱情并不是婚姻的前提。

2.

在中世纪前期,受基督教文化影响,认为灵魂是神圣的,肉体是不洁的,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被视为增加上帝基督教人口的手段。

一直到典雅爱情的出现,这种爱情观念主要在贵族阶级中流行,强调地位低下的骑士对贵妇人的崇拜和追求。

不过,这种爱情观念通常涉及到婚外情。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女性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我们现在的绅士之风、尊重女性的社会风尚也由此开启。

在文艺复兴时期,一场以人文主题为核心的思想文化运动兴起,人们开始重新评估自我价值。

这个时期的爱情观念强调了个人情感的自由表达,爱情成为了文学和艺术的重要主题。

虽然爱情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但婚姻仍然受到家庭、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这个时期爱情与婚姻的关系较为复杂,有时爱情被视为婚姻的基础,有时则被视为与婚姻无关的个人体验。

由于仍然受到典雅爱情观念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爱情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性别的不平等。

男性通常被描绘为爱情的主动追求者,而女性则被赋予了被动和被追求者的角色。

在法国大革命引发的浪漫主义狂潮中,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爱情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人们开始基于个人情感而非社会地位或经济因素开始一段伴侣关系。

革命期间,传统的社会阶层和贵族制度受到挑战,这导致了社会流动性的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爱情和婚姻不再仅仅基于家族联盟或社会地位,而是更多地考虑个人的情感和意愿。

这主要是因为法国大革命所许诺的理想世界未能迅速实现,所以导致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爱情的渴望。

在这种背景下,爱情成为了逃避现实、寻求精神慰藉的一种方式。

人们通过追求爱情来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和意义,将其视为对社会动荡和不确定性的一种抗衡。

因此,爱情在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体现,更是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象征。

再加上浪漫主义的影响,所以,这一时期的爱情被视为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和情感满足的力量。

3.

在现代爱情关系中,伴侣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被视为爱情的基础。

性别平等的观念逐渐影响了爱情和婚姻,男女双方至少在表面上拥有了相等的权利和责任。

人们开始基于相互吸引、情感共鸣和个人价值观来发展一段感情,而非仅仅基于家庭安排、经济利益或社会地位。

这个时候爱情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且也是个人成长的机会。

通过爱情,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同样,关于性的讨论也不再被视为禁忌,反而成为了两性关系中一个自然而重要的的组成部分。

我们对LGBTQ+群体的接受度同样也得到提高,对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给予了更多的认可和尊重。

但是,我们能看到,无论是当代的爱情观也好,婚姻观也罢,都深深的受之前观念的影响。

它们的影响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远去,反而更根深蒂固地扎根在人们脑海中。

每当人们在婚姻或爱情中做重大抉择时,它们便会偷偷的从历史的长河里面溜出来左右你的想法。

下面我同样用一个公式总结一下从中世纪到近代这个时间段的爱情:

婚姻=利益(社会性)+欲望(动物性)+爱情(精神性)

由此得出结论:爱情虽然变得是婚姻的前提,但利益仍然还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最后的话

可能会有朋友问了,为什么我只谈西方呢?

答案很简单,“爱情”这个词本就是个从日本传入中国的欧美进口货。

一直到1939年《辞源》的正续编合订本中才正式收录了这个词。

在中国古代,爱情往往和婚姻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婚姻强调的更多是一种道德和社会功能,目的更多是为了维持统治者的地位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最后,需要声明的一点是,由于涉及的时期较多,每个时期其实都可以从不同是视角进行深度阐述,用一两句话把它写出来的话,难免有点以偏概全。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