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路卡的夏天 Luca》中的LGBTQ|與《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雷同之處
《路卡的的夏天》主要角色 Alberto 的配音員 Jack Dylan Grazer 在一次直播中被問到是否為同性戀,而他大方回應「我是雙性戀。」,然後引用了他在《路卡的夏天》中的經典台詞:「Silenzio Bruno !」。有趣的是,《路卡的夏天》被認為隱藏了同志出櫃的寓意以及向《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致敬,並且 Jack Dylan Grazer 在2020年主演過《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導演 Luca Guadagnino 執導的同志影集《We are who we are》。
▍皮克斯版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路卡的夏天》在尚未上映時就因劇照跟同志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畫面雷同,又都是以兩位男性為主角,引發了不少討論。以下為雷同之處:
① 背景皆為夏天的義大利。
② 兩位男主角的臉型、髮色與身高差大致相符。
③ 劇中都有許多腳踏車和水的元素。
④ 皆因為對方和女性的關係吃醋。
⑤ 結尾皆在火車站的離別。
⑥《路卡的夏天》男主角叫Luca Paguro,《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導演叫Luca Guadagnino。
▍導演否認故事中的愛情成份
「這是關於他們在青春期前的世界裡的友誼。」
導演 Enrico Casaros 表示團隊設想過當男孩們在陸地上遇到女孩 Giulia,故事將如何傳統地轉向「愛情」,但他們最後決定將故事設定在孩子們意識到浪漫、荷爾蒙和其他復雜的糾葛之前。
不過,是「愛情」還是「友情」跟複雜與否有絕對的關係嗎?若要說兒童的「友情」是單純的那「愛情」沒有道理不是,(而且從電影中Alberto對Luca充滿控制慾、因吃醋引發爭執可以知道,《路卡的夏天》中的友誼並沒有像導演所說的那般單純。)大人們對「愛情」和「同性戀」似乎存在一些偏見。
▍LGBTQ聯想是否過度解讀
「他們只是孩子,不要抱持著邪惡的眼光看待」我看到了許多類似的說法,但這同時也衍伸出一個奇怪的問題—人們似乎常常將「同性戀」與「性」聯想在一起,實際上這沒有絕對相關。
並且對於《路卡的夏天》與LGBTQ的聯想,不僅是因為與同志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雷同,《路卡的夏天》確實有太多地方能與LGBTQ聯想,比如說男主角 Luca 與女主角 Giulia 不流於傳統性別氣質的角色塑造,又比如說 Alberto 因 Luca 與 Giulia 的情感建立而吃醋,以及男主角不被眾人接受且需要隱藏的海怪身份,與現實中同志面臨的狀況非常類似,某種角度來說,這就像是一部關於「出櫃」的電影。
對此皮克斯的首席創意官 Pete Docter 抱持著開放的態度肯定人們在電影中看到的更深層意涵:“It does become this metaphor for the other, and everyone can be specific about how it relates to them.”
▍電影啟發於導演的兒時經歷
不過這部電影也是取自義大利裔導演 Enrico Casarosa 的兒時經歷,那同樣是在義大利一個成長的夏天,導演以自己重要的兒時玩伴 Alberto 命名了角色。現實和電影中的 Alberto 都是同樣高大、聰明、超凡脫俗的,他們把害羞的朋友趕出了自己殼。
「那種友誼會把你推入困境,推動你改變,推動你找到自己。」
▍不只是性少數族群
導演表示電影中核心的三個孩子在他們生命的關鍵時刻—第一次從舒適圈走出來時,發現了一些東西。孤獨感造成的空缺在這部作品是重要的,因爲這同時也為重要的友誼帶來空間。「我們希望他們能看到彼此,他們會互相帶給彼此一些東西,」「他們內心深處有一種孤獨感填補了自己的空虛,因為他們感到有點奇怪和寂寞。」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的角色看起來那麼「酷兒」,導演與團隊特別賦予了角色一些空缺,因此,縱使導演並沒有特別將這部電影的角色定調為LGBTQ,但這在某種層度上它帶來的影響是一樣的,而且《路卡的夏天》不只是關於性少數族群,它涵蓋到更多—所有少數族群(值得一提的是,Giulia的爸爸是天生的殘疾人士),或是任何不被理解、遭到異樣眼光看待、感到格格不入的人們,我想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可以在這部電影找到共鳴,電影結尾也顯示出實際上原本就有些海怪會隱藏身分到人類小鎮上,或許我們隱藏起來、並為此自卑的特質,身邊也有其他人是如此。
在現實中肆意猜測他人性向是失禮的,所以我想我們不用去爭辯《路卡的夏天》中角色的性向,《路卡的夏天》帶給人們的共鳴、啟發和鼓舞是無庸置疑的,我想這就足夠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