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七日書 Day 7

林倚
·
·
IPFS
·

這一題真的挺難的。看了一圈已經發文的朋友,有的具體列了一些條件,有的想到了自己的家鄉。

都挺好的。我也喜歡現在住的地方,還是在北台灣。因為是近年才規劃出來的區域,不太熱鬧,沒有太多好吃好逛,但人行道很寬,都有無障礙坡道,不像一些老城區太過車多擁擠,騎樓盡是隨意停放的摩托車,路面高高低低,走個路還要左閃右閃,一會兒上台階一會兒下台階,非常不便利輪椅和嬰兒車。

想想,這該是宜居的理想之一。要有對行人和弱勢群體友善的公共設施。而不是以行車,和身體健全者為本位。(台北多數公車有低底盤,方便輪椅上下車,但需要司機操作,有時還是會遭白眼。我住的地方因為地偏,公車開長途大多要上高架,故不給站位,車內填滿了坐椅,上車的時候要爬兩三階。同樣是不友善。)

理想之二是要有樹。這裡有成排的台灣欒樹,春夏長綠葉,初秋短暫的開花,秋冬就結出氣囊狀的果實,圓鼓的褐紅搖曳在枝頭,十分可愛。到三四月換木棉,風鈴木,花瓣碩大飽滿,艷橙艷黃。那樣的顏色要是落在人身上,大概是不敢看的,但開在枝葉間就洋溢著朝氣,也適切地替冰涼的樓宇增添了顏色。那是一個城市不可少的。

缺點也是有。新嘛,就像文化沙漠,沒有獨立書店,沒有會上文藝片的電影院。或者一些講座,一些藝文活動也很貧乏。為了這些時常得跑老遠,有時想想車程車資,就洩了一半的氣。曾經空泛的亂想,不然自己開一家書店好了,但開店難,賣書更難,自負盈虧且全無自由。遂又罷了。

這是未實現的理想之三。

不過講了老半天,若是旅居或闖蕩,大概不會設限這麼多。只要水土能服,吃東西不鬧肚子,大概都能嘗試。

學了幾年越南語,或許去越南是首選。在台灣的移工和外籍配偶,越南是大宗,雖然人說入境隨俗,但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只有他們單方面的融入並不公平,而本地人帶著偏見的眼光還是很多,特別在仲介婚姻裡,女性受到待遇多半不好。文化上也是,歐美日韓的翻譯作品很多,東南亞的就非常匱乏。試想,王鷗行、阮越清如果不是以英文寫作,陳英雄如果沒有法國背景,大概都不會為台人所認識吧。

我的越南語老師開始是一個南部人,學了一點基礎,後來換了教室就換成北部音的老師。兩者有很大的不同。實體課、線上課都有過,就是還沒親自去過。目前程度在中級,有點卡關。和越南朋友聊天,聽到你會他的語言,距離瞬間就近了。接納也是一種互相。只是許多人的華語都比我的越語好,聊著聊著就切回來了,挺喪氣。如果有個全越語的環境大概就學得快了。

最後是,中國的好多地方。雖然我前幾天才寫了不願再去,恐懼再去,但這是無奈。疫情前我爸陪著奶奶回了一趟老家,那是他第一次去,卻是奶奶最後一次。當時他沒問我,其實我很心動。雖然最後還是沒跟,除了政治原因,還有其他事情卡著。有點可惜。姑且,也放在未來吧。

(七日書終於來到最後一篇。從來沒有這麼頻繁的發文,實在累,但也突破了。蠻好玩。感謝所有瀏覽過文章拍過手打過賞的你們,感謝規劃活動的Matters夥伴。給大家鞠躬)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倚記下停駐在心裡的書,電影,和所在之地 願感動我的也能感動你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