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攝影// 家鄉(二):大人看小學生的上下學之路
我唸的小學,在半山腰,在我的城市裡,傳說只有兩間小學是在平地,所以我的小學會在半山腰一點都不稀奇,小時候不愛山路,但有一件事讓當時就讀的小學生如我默默在長大後引以為傲。那就是我們沒有制服,一週只有週六需要穿運動服,如果記得沒錯(我忘了週三是否也需要),除了週六和運動會,所有小學生都是自由穿搭衣物。
我一直有穿制服上學的小夢想,就是女生可以綁兩個小辮子,穿上小小的藍色褶裙,白色襯衫,橘色帽子,快樂走出家門,過幾個彎道就抵達學校,享受輕鬆上下學的畫面。因為沒有制服,我還曾經翻白眼,認為電視、漫畫裡的國小生都穿制服都是騙人的。要好多年之後,才終於接受如此實驗性的自由並感到驕傲。
我沒有制服,也沒有夠長的頭髮,每次長長一點,就會被我媽拉去剪掉,學校又在半山腰,每次想到要走路上學倦怠感就蔓延全身,常常拖到只剩下十分鐘,爸爸或媽媽才騎摩托車把我載進學校川堂。
上學的路在小學生的認知裡,很長,剛剛在Google地圖上一查,發現離家門只有450公尺,那距離抵達教室,頂多就是500公尺吧。沒想到20幾年後,才發現自己竟然在小時候為了這一點路耍過不少脾氣,瞬間感到羞愧。
上學的路令人厭煩,放學的路卻讓我非常期待。
學校規定了兩條路線,引導學生過馬路,最早學校還編制交通隊還是糾察隊,高年級負責上下學時段在三個馬路值班,手動放下綁了許多三角旗幟的長竿,讓大家過馬路。從小就愛挖掘不一樣的路線的我,很快發現上下學正規道路旁,存在很多階梯小路,而且條條小路通我家,還能比較快抵達山下。小小的腦袋決定開始叛逆,「為什麼要照老師的規定和隊伍一起走路上下學呢?」我要走自己的路。
那時還無法理解規定的必要性的我,很快找到同年級的一位女同學、兩位男同學,總共是三位同路人組成一支探險小隊。女同學和我住在同一條巷子裡,上下學都需要過兩個馬路,男同學甲跟我們一起過一個馬路去補習班,男同學乙住在階梯小路旁,不用過馬路。
我們從男同學乙走過的小路開始,趁帶隊人不注意的時候,溜進小路裡然後互道再見,各自回家或是去補習班。這樣的探險逐步進行,眼看只剩下最後一條階梯小路,男同學乙說,他也不確定這條能不能走。
於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四位小學生,就這樣挑了個同行的日子,毅然決然在隊伍不注意之時竄下了階梯,拐了彎又繼續走,進到頭上有屋頂的部分,身旁是鋪上細小砂石的混凝土圍牆,圍牆邊角有多雙擺放整齊的鞋子,眼下還有一個大門。我們開始察覺不太對勁,透過圍牆上方的洞孔,發現另一邊就是我們最常走的那條小路。機靈古怪的四人瞬間意識到,「啊,我們闖進民宅了。」卻也沒有一絲慌忙,冷靜又悄悄打開鐵門,小心關闔上,深呼一口氣迅速走下階梯,轉個角後發現沒有人追來,才開始放鬆大笑。
我們的運氣不是一直都這麼好,可以盡享探險的刺激。脫隊的路走久了,終究還是會遇見老師。有一次我和其他同學再次脫隊,從階梯小路晃到山腳下的小文具店文學堂,正開觀賞店家進的貼紙、文具小物、小玩具,就看見老師也來到門口。不記得當時陽光有多強烈,老師的身影已經轉化成背光下周圍有一道人形光圈的黑影。隔天我們被罰站了。
因為被老師抓包,又隨著年級漸長,同學開始在課後被父母送往不同的補習班,小小探險隊的故事暫且落幕。再後來,以成人的步伐走在小時候上下學的路上,路和小徑都顯得比記憶中窄短,想不明白為何當初任性嫌棄的又陡又長的上坡,其實不到五分鐘就走完了。
每走一趟這段路,都會想起那又矮又小的我們探索世界的奇妙自信。十年後,雜物多了,貓也多了。二十年後,從前生活以小學校為重心的我們,現在不少也散居各地。三十年後,人和地方又會是什麼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