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一个麻球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纽约,快与慢

一个麻球
·
·
坐纽约地铁时我在想什么

“再见,我要去坐express了。”

我跳下1号线,和朋友们挥手道别。

1号线是我最熟悉的地铁线路之一。刚来纽约时,我甚至搞不清地铁线路的正反方向、进出站口,尽管这里应当是世界上最不容易迷路的地方之一,东西南北道路全部以数字命名。如真按苏格拉底说,事物的名字反应了其所指的本质,如何命名也应有对错之分。可这个规律在纽约毫不适用。42街5大道,和123街30号,同质化的标识方式,让人错以为名的实指也应无多少区别。但也许一是破旧的战前老楼,一是整排摩肩接踵的大厦。一列列数字模糊了地名间的差异,人们想象中的纽约永远是曼哈顿中心的高楼。

而地铁穿行期间,将两个毫不相干的地名相牵连。仿佛穿梭了时空,一时置身熙熙攘攘的市中心游客区,一时又来到布鲁克林,走过的人衣着怪异、潮流嬉皮。地铁最神奇的地方并不是它把两个地方在空间上链接起来,而是以一种不容置喙地方式提醒着人们,这两处个性截然不同的地点同属这一片大地,甚至你只要跳进地铁,搭20分钟车,就能来到另一个空间了。而城市进化的速度如此之快,我们是落后于城市的动物,神经感官似乎还不能适应这样的跳跃。走出地铁站,时常有一种穴居已久、重见天日的错觉。

也许每一条地铁线路都有自己的灵魂。每次去法拉盛,坐上7号车,我最爱的便是地铁爬升、从地下回到地表、再转弯爬上高架线的时刻。落日时分,夕阳给远处高楼镀上金色的光泽,一侧是皇后区的标志性涂鸦建筑,眺望另一侧仍能看见曼哈顿高高在上的摩天大厦。7号线总有不少住皇后区的少数族裔,而周末去布鲁克林逛街坐上L线时,周围几乎是打扮入时的年轻男女。

每个人也有一条最能代表自己纽约生活的地铁线。几乎是雏鸟情节似的,我坐了快3年的1号线,从搞不清方向,到现在,已能熟练地估算出地铁开到时代广场要停几站、比2、3号快车慢多少时间。早晚高峰时期的1号线,多是些中城上班、家住上西区的白领。不过上西区有几所学校,车上总有不少年轻的学生。

纽约地铁的靠不住也声名在外。这是世界上最老也最破旧的地铁系统之一,常常维修、晚点、停运,和纽约客的flaky形象不约而同。纽约人总迟到、常放鸽子、原因倒有一堆,地铁晚点是最常用也最令人信服的一个。从上东区拜访住下城的朋友,也许单单是乘地铁时间只需要30分钟,然而算上出门、走到地铁站、等地铁、换乘的时间便远远不止,心理时间堪有1小时。一对相恋的爱侣,若有一个人从曼哈顿搬至布鲁克林,便堪比异地恋了。

即便怨声载道,也难想象整修得焕然一新的地铁站。雨天的水汽、脏污的街道、横行霸道的老鼠、破旧的地铁,以及形形色色的人。也许这才是纽约。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