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本書議題豐富,主要著墨在台灣與中國間的關係、以及台灣老中青三代間的觀念衝突。
作者顏擇雅自述出版此書的動機在於受不了大家一味的唱衰台灣,其內容則是由數篇其曾在天下刊登的專欄文章,事後再隨著時間的演變增修改寫並收錄。
書名的由來
書名用最低的水果摘完一個很有畫面的比喻來形容台灣目前遇到的問題,水果隱喻成人類賴以為生的食物,也就是經濟的發展。書中討論的題材很廣,從高等教育、富人稅、小確幸以及國際觀等等都有作者讀到的見解,其中著墨較多的有兩者:
- 台灣與中國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 台灣中生代跟年輕世代間的觀念差異
台灣與中國
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合作競爭向來是熱門的討論話題,作者認為部分媒體推崇中國的「狼性」,是各國在發展進程中發生的必然現象,中國目前之所以有狼性是因為依照對岸現在的發展過程,狼性目前是摘的到水果的,將這種性格推演到歐美甚至台灣卻不盡然管用,中國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也將發現狼性所能摘到的水果摘完了,到時必然會有另外一種○性出現。
所以實在不用過度吹捧狼性,更不必諷刺台灣年輕人只有「羊性」,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但是不是無謂的表示國外的月亮比較圓。
我們可以學習他人的長處,但是我們真的不必自卑。
中生代與年輕世代
再來是年輕世代耳熟能詳的草莓族,小確幸等等望子不成龍的指控,目前台灣的確碰到經濟上的困境,但媒體上經常看到老一輩認為目前的年輕人沉溺於小確幸,只想要開個小店或是胸無大志,沒有走出去的勇氣等等。
但是作者認為台灣目前的企業舵手或是政府掌權者,在過去的確創造了台灣奇蹟,作者並不否認他們的政績以及努力,但是他們過去赴美攻讀博士、努力工作就能買房、還有台灣錢淹腳目這些實績都有現在不可複製的時空背景。
像是戒嚴時期因為大家想著還要反攻大陸,所以不會將錢投入房地產等帶不走的資產,加上經濟發展初期需要資金發展輕工業,所以政府嚴加管制投入房市的資金,導致房價偏低大家都買得起房。
或是過去台人多赴美攻讀博士,也是因為當時社會動盪,讀博士是拿到綠卡的其中一個方法,加上當時美蘇登月競爭,急需理工人才造成申請獎學金容易,也使得赴美人數增加,如今卻可仍經常看到老一輩的人怪罪年輕人不願意冒險。
作者認為我們目前碰到的諸多問題,政府跟老一輩的人需要負起很大的責任。
講起來好像又是另一個挑起階級鬥爭的節奏,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的教育經常被形容成培養考試機器,學生缺乏好奇心跟獨立探索的精神,但這種結果難道不是設計教育者所應該負起責任的嗎?
學生只為了考試唸書,畢業後便停止學習這種結果全然是因為一代不如一代,還是我們在設計教育時有哪邊發生問題?
對比到其他領域便是掌握資源跟權力的人,為什麼無法提供一個讓年輕人能夠發揮的環境,這難道全部都是年輕人的問題嗎?這不免有種無上限的貴古賤今之感,尤其是這個「古」經常認為自己的成功全部都是自己努力而來,完全沒有時空背景的推波助瀾,正是被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所綁架。
小結
我們的現在是由過去所累積而成;如同股票的價格反應了未來的價值。一味的抱怨以及怪罪他人,對於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我們不需要仇視競爭對手或是我們的前人、也不用怪罪後進不成材、更不用一味地唱衰自己。
我們只要知道每一代都有自己的問題要解決,視線只需盯著自己的目標,腳步只要堅定的朝其邁進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