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最近高考结束,各大学校争相发布成绩榜单,以此彰显学校的名望与实力。而我当年读书的那座高中,却在一片热闹中,沉寂得不合时宜。而原因,自然是学生的成绩没有达到当地人的期望值。招生时,该所高中录取的皆为各初中的TOP,而三年后,高分段比例却下滑厉害,甚至不如县城里的中学。
我读书那会就预感到,学校走下坡路是必然,被骂也是应得的。
老师上课语义含混不清,重点不明,讲课速度极快。部分老师教学态度认真,但实力有限,想讲但没有能力能表达清楚。这部分人至少保有师德。另一部分老师,则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学生去课外补习,暗示只有补课才能听懂重难点。的确,我也像大部分同学一样,去补了。但结果就是补习加平时上课的双重压力,让自己没什么情绪。或者说,情绪是阴郁低沉的。活泼的时候一看下周要考难题,而我还没搞懂,瞬间平静。一节补习班,是父母两三天的工资,看着这一切,却无能为力。可那时作为未成年人的我,真的能抗衡这种主流环境吗。
学校活动办得多种多样,但考试却也每周都有,时间上难以安排。一方面,和我们说要全面发展,参加活动有利于培养多元的,批判性思维;另一方面,考试题目出的极难,不太考虑普通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真实高考难度,过于偏向竞赛学生。带来的结果就是,活动参加的多,为班级,为学校争光的名誉有了,但老师进而转向“敲打”学生,告诉他们,你活动参加的多没有用。最终还是为了高考。学习时间被挤压就意味着你的落后。但真涉及到细节时,课堂上又模糊地讲不清。
上面这些如果说只是教师的能力问题,还情有可原,但不送礼就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过于黑心。我记得班上当时有位女生,坐我前面,她数学成绩很好,我也经常和她交流。但我们都坐在后排,也意味着老师不太能关心到我们。有时想举手提问也可能看不到被忽略。她最后的高考成绩,也只能说是非常平常。如果她的天赋能被正确引导和加持,我相信她能考上985类型的名校。这些老师的教学,耽误了她的聪慧。学生奋发向上的心理被忽视时,是最难受的,而他们,必须要一次又一次的自救于冷漠的环境中。
写下来的时候,感觉舒畅了很多。做学生的时候,只能被迫接受环境,如果质疑老师教的不好,就会被说:“自己没有实力怪到环境上面”。多年过去,至今还能听到这样类似PUA的言论,而我则反击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教不严,师之惰。做不到教师的责任,只想着敛财。未成年人当时又怎么反击!
这些都是近期高考结束放榜的随感。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不愿意结婚生孩子了,因为我们不想自己的下一代重蹈覆辙,在最好的青春年华,被人情世故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