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踏實] 我的理財筆記:社會新人版
微薄的薪資除了應付家庭開銷,似乎就所剩無幾了,那要如何累積人生的第一筆財富,或者說資金,成為家庭理財中的第一項要務。覺得自己薪水少得可憐嗎?其實,只要善加分配所得,加上消費慾望的控制,短期間要累積一筆小財富,並沒有那麼困難。
Step 1.
這是我自己的心得。2001年四月開始到台北工作,一開始什麼都沒有,只有同朋友跟會,為租房子而標下來的會錢五萬多,存摺儲蓄等於零,更別提半年要繳還一次約一萬五的助學貸款金額。
所以我在台北剛開始時,就是一個標準的窮光蛋。
說起來,當時的我不只是個窮光蛋,雖然寄了履歷,卻還沒找到工作,只好待在租賃的房子裡耗時間。對,房子是租的,兩個人分,一人五千。乾耗半個月後,終於獲得第一份工作,薪資二萬五,福利是每個月有額外補貼的交通費跟伙食費。每個月的月底發薪,發的是下個月的薪水,所以五月初,我領了兩筆薪水,一個是不滿一個月的四月薪,加上五月薪資。
這份薪水一來,原本窮光蛋的我突然變得太有錢了,頓時覺得有些恐懼,雖然剛搬上來所需耗費的資材金額不低,但已由之前的會錢暫時抵付,也就是說,五月開始,房租跟會錢各五千是我的固定支出,剩下的除了生活支出跟助學貸款每月準備金三千以外,全都是現金剩餘。
我並不是一個很容易克制消費慾望的人,從我曾背負大筆信用卡循環信用債款可以得知。既有自知之名,那現金剩餘絕不能放在手邊當活儲,因為最後的結果就是被花光。
為了降低現金剩餘,我決定買海外共同基金,一次買兩筆,每筆每月定期定額三千元,從六月開始進入。然後在八月買了第一支股票。用兩萬五的薪資扣除必要開銷後,剩下六千作為生活支出。
Step 2.
有人說過,理財就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而理財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先做好「每日記帳」的工作。
剛開始踏入社會工作的我,並沒有落實每日記帳的習慣,結果自己一個月到底花多少,總是要回想老半天,雖然還是有存下一些錢,總覺得錢應該不只這些。到了台北之後,由於對於台北生活費較高的恐懼,加上薪水實在微薄的可以,決定利用日誌每日記帳,每一筆花費能記就盡量記,不管是三餐或是一份報紙的錢,都不能放過。
除了在日誌上隨時記載花費外,再利用電腦的EXCEL作試算表,將生活費分成多個細目,如早中晚餐,交通費等等。記帳記了兩三個月後,開始整理每個細目的比例,作為分配餐飲費跟其他費用每日標準額的依據。
用薪水扣除房租、會錢、學貸和基金後,經過計算,每月生活費剩下六千元,也就是說,除了房租跟學貸是一定要支出的部分,會錢跟基金是「強迫儲蓄」,不是把支出後剩下的錢才儲蓄。
換個角度來看,薪水扣除會錢和基金,我直接「自我減薪」了,從兩萬五千元降成一萬四千元,剩下的錢必須好好運用,就不敢花太多錢。這邊要提到的是,包括水電、瓦斯、電話、保險、交通和伙食等生活費只能花六千?這怎麼夠用呢?幸好,公司每月另有交通津貼跟伙食津貼,扣除健保費後,每個月大概還能領到二千元左右,所以生活費是以八千元計算。當時其他費用估計約四千,伙食費約四千。
勒啊勒緊肚皮過生活,其實好像也沒那麼難,因為租賃的地方可以開伙,加上樓下旁邊就是傳統市場,買菜方便又便宜,有一陣子連中餐都自己帶便當,當下就省下不少伙食費,還可以偶而吃點高級的慰勞自己。
Step 3.
還有另一個變相自我減薪及強迫儲蓄的方法,是準備兩個銀行戶頭。一個是日常生活費的帳戶,一個則是用來存錢。當日常生活費的額度多出預算或上個月有省下的錢,就轉存到存錢戶裡。
在我的設定裡,薪資轉儲帳戶裡放的包括「定期定額基金」、「會錢」以及生活費,如此一來,帳款流向明細在同一帳本裡一覽無遺。當存錢帳戶裡頭的錢累積到一定額度,就可以提出買股票或其他投資。
實際情況裡,我使用了三個戶頭。這三個戶頭分別是「薪水戶」、「存錢戶」以及「投資戶」。基金部分仍放薪水戶,因為每月在薪水入戶後幾天就會固定扣款。我會在薪水入戶日不久,找一個午休時間去銀行刷簿子,看看「薪水戶」狀況,然後保留當月的預算金額,包括基金和生活費等,其餘就提領出來,立刻存到「存錢戶」,當時存錢戶裡頭包括會錢﹔如果存錢戶裡的錢已足夠或剛好我想買股票,就將錢提出來放到「投資戶」。
由於本身自制力很差,有金融卡在手,很容易就把錢領出來花,所以除了「薪水戶」和「存錢戶」有金融卡外,「投資戶」並沒有辦理提款卡,意即存入容易,提領卻較為困難。
我的第一支股票就是這樣存下來的。2001年八月正值股市剛從谷底緩步回升,每支股票的價位都不高,四月中旬進入公司,強迫儲蓄了三個多月,就有錢買得到想買的股票。
Step 4.
我也嘗試列出收支表,收入包括薪資和津貼,支出包括生活和投資。除了支出項中的會錢、基金是固定額度,其餘都屬可變動,因此,想增加財富,唯有提高收入或是減輕支出,或同時提高收入及減輕支出。
前面提及的都是在固定薪水下所編列的預算,由於配置較緊迫,其實無法在短時間內存到較高的錢買股票,不過正常工作通常會有幾項額外的收入,例如三節獎金跟加班費等,我將這些收入視為「天外飛來一筆」,如果沒有意外,沒有突然想吃大餐或去pub等,額外的收入全部進入存錢戶,作為現金累積,使收入項變高。
以個人為例,在工作中可增加的收入項有(1)稿費(2)三節獎金(4)出差費(5)生日禮金(6)加班費等﹔可能減少的支出項(1)換租便宜房子?(2)學貸準備金不到三千?每一期學貸依每學期貸款金額的不同而有高低,每月應付不到三千。所以可將剩餘零頭存起來。(3)生活費部分,水、電、瓦斯等都是高估,也盡量降低。
不管是收入或支出,建議大家每一年底或固定一段時間,可以檢視是否合宜。例如我自己,在支出項方面,開始正視理財的第一年,有兩項增加的額外支出。其一是健身俱樂部會員每月會費三千,其二是在保險業調整保險費率前幫弟弟買保險並替他付費。
對錯誤決定的醒悟跟處理:加入健身俱樂部一開始是希望可以用固定的消費逼使自己去運動,可是個性懶惰是先天的,一開始還有好好去運動,後來就越來越少,唯一最常使用的就是他們的沖澡設施。檢視後由於利用率低,加上我自己的身體也不能激烈運動,醫生建議以散步為主,決定期滿後不再續約。
自己衡量後的權宜決定:在保險業調整保險費率前幫弟弟買保險並替他付費。最主要原因(1)保險的必要性,且調整費率後,保險費真的貴多了。(2)弟弟還是學生,但越早買越便宜,而我尚能負擔。檢視後覺得值得,雖然必須替他負擔兩年,不過之後他將服國防役,有收入後就給他自己付。
累積自己的第一筆財富,就從分配你的所得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