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PikachuEX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所謂「我不投資」,就是 all in 在法定貨幣》讀後心得

PikachuEXE
·
·
刷人人獎用

我是已看過高重建先生的網頁版財務自由課,所以閱讀此書就像溫習一樣
不過事隔一年反思自己對這些內容的理解有何變化也是值得

在此文中我就只對那些有足夠感想內容的題目來寫,某些題目不是沒想法,而是不夠完整我就不想寫=w=

好了直接開始了~


財務自由

雖然偶然會聽到此詞,我今日還是不怎麼記得是甚麼意思(不查互聯網的話),大概是財富(錢錢)多到足夠生活而不需「工作」(Job)?

書中所寫「終極的財務自由,是免於被剝奪資產的自由。」是一種提醒,尤其是對自身資產安全毫不懷疑的人,在近年(明顯及不明顯的)資產剝奪愈發頻密的情況下有更高重要性。

明顯的資產剝奪不少人也聽過:凍結/充公資產
不明顯卻愈來愈恐怖的:濫發貨幣

濫發貨幣是一個問題(在有多種其他法定貨幣情況下),更多時候在法定貨幣中伴隨而來的分配不均也十分重要,即使在只有一種貨幣情況下分配不均其實是一種隱性「搶劫」,例子:

在一封閉式村落/城市中假設只有幣A x 1萬流通(數字大小不重要),但只有100個人居住,那每人平均有幣A x 100(實際分佈當然有差),但是當政府(一部分人,再怎麼多都是少數大概最多20人)增發一倍幣A,再以各種藉口集中分配給自己圈子內及附近的人(假設分配50%,圈子頂多有20人口),那剩下的人(最少80人)則只能分到50% = 100+(50 / 80) = 162.5 = 37.5被搶掉了(理想情況人均有幣A x 200)

實際發生時因為人數多及以前數量「較少」所以可能不明顯,但現實中的多法幣情況會導致更多問題(但是我不清楚詳細是甚麼),增發的量也愈來愈恐怖

HOW MUCH money was printed?! Here’s where our INSANE inflation comes from

不明顯的原因是:金錢在數字上可能不減反增,但很多人擁有的「購買力」/「資產價值」減低了但是這並不容易量度,尤其是已習慣只使用法幣數字來量度的人們


不是區塊鏈「虛擬」貨幣,而是貨幣「實擬」價值

很久前(至少五年)我在電視(那時我還看電視,而電視還算有少許值得看的節目,主要是英文的那些)
有一節目的主題是金錢,我只記得結尾的一句:
Money has value because we give it value
(金錢有價值是因為我們賦予其價值)

貨幣的價值可能在於

  • 影響力:可換取別人同意與一定數量貨幣交換的物品/服務/??,簡稱購買/售賣
  • 安全性:價值「穩定」甚至「上升中」,防止/減少資產價值損失甚至增值
  • 流動性:能用於交易機會較高,當然視乎幣種,也可分割使用

至於評價某種貨幣時,不論法定還是密碼貨幣,考慮各種特質可能較只看它是法定還是密碼貨幣更準確,不是說法定/密碼沒影響,是該分類方法對安全性沒有絕對影響


託管密碼貨幣是半吊子離地

經過FTX事件後,不少人應該對託管密碼貨幣有新認識吧

我覺得與其說是「半吊子離地」,還不如說是「兩邊壞處的集合」
規管不及法幣系統完善(爛得多),安全性也毫不接近足夠去中心化的公鏈
還沒試過自己保管密碼貨幣該盡早嘗試及習慣囉?


流動性:讓資產 be water,my friend

資產也一樣,缺乏流動性就沒法有效運用。用廣東話來說,資產持有者是「生人霸死地」;台灣人則說「占著屎坑不拉屎」。持有者不好好利用,有能力利用好的人沒法得到,影響的不只是個人,而是整個社會、整個世界都沒法往前走。

這裡我結合一下閱讀《金錢的另一端是「人」》後的感想(縮短版):
金錢是經濟系統的一部分,是用來推動人們勞動讓社會成員需求得到滿足
再簡單點地說就是以利益作誘因建成的「互助」系統
有錢的人不肯付出金錢,那有力的人也沒機會出力,那兩邊的需求都得不到滿足
「互助」減少/滅絕,但人類社會這一整體也會步向衰退(重則滅亡)


士多啤梨蘋果橙:以物易物現代版

沒,我就記得有人問士多啤梨蘋果橙是多少種水果


所謂「我不投資」,就是 all in 在法定貨幣

這較重要的是確立「不作任何行動也是一種行動」(不止投資)
有沒有意識到則是另一回事
先認識到各種可能(種種行動包括不行動),有充分認識後的選擇才是較好的
個人用Informed Consent(知情同意)作為記憶用關鍵詞

指某人在被充分告知作出明智決定所需事實的基礎上,同意為某事。它是法律的一項一般原則,據此,醫生在施行外科手術前,應取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即有義務告知病人在所建議的治療過程中可能產生任何損害的風險及有無供選擇的治療方案,以使病人能運用自己的判斷力,明智合理地權衡利弊。

沒有秘密,不構成私隱不重要的理由

在互聯網興起前,所以事情都是預設非公開
但是互聯網興起後,一股「預設公開」的風氣浮現
不論是社交媒體軟件,還是日常用到的各種系統都開始傾向
Trust me bro, Give me your secrets(信我吧,把你的祕密交給我吧
誘使/誤導人們為各種誘因(便利、名聲、着數)交出私隱乃至更多其他控制權
與上段一樣,先認識到自己本來有甚麼控制權,才決定交出多少吧


X 本位,就是我們整個人生被 X 重重圍困而並不自覺

看到這標題第一時間我不是想起法幣而是電影The Matrix
X可以是自由/幸福/活在前人努力成果中,也可以是被壓逼/束縛/被引向反烏托邦
無知是人出生時的狀態,但也是該主動遠離的狀態


元宇宙:元的多重宇宙

人們先破除單一價值思維,再做出選擇(而且是多種而非單一選擇)
當然有能力的可以嘗試選擇更多(目標/價值)
額…但不是指「我全都要」

控制一下你的欲望OK?

怎麼愈寫愈覺得不像讀後心得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