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遊曼谷
離開以高棉歷史自豪的柬埔寨,我來到當年曾攻破吳哥,令高棉滅亡的泰國。根據考察,泰族人大概起源於廣西雲南一帶,因受到漢民族迫害而一路南遷,最終在中南半島上成立了眾多國家。經過一番龍爭虎鬥,泰國的大城王朝和如今的曼谷王朝吞併了北面的蘭納王國(清邁一帶)和瀾滄王國(老撾前身)的部分國土,令泰國成為了今天的模樣。在殖民風潮中,泰國是東南亞唯一力抗英國和法國,沒有被殖民的國家。這不但讓泰國保留了原本的獨特文化,也令泰國人有著特別的自豪感。
隨著海上貿易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泰國的中心一直在往南移,最終定都鄰近海灣的曼谷。曼谷以前運河交錯,有“東方威尼斯”的美譽;不過為了發展,大部分運河今天都已經被道路覆蓋,只能依稀想象以前的面貌。這次來曼谷,以探望友人為主,所以並沒有花很多時間到處探索(而且曼谷也很大);不過我還是去了曼谷的主要景點,例如大皇宮和臥佛寺等。
大皇宮最有名的,是它的泰式建築風格,例如堆疊幾層的屋頂和紅橙綠三色的瓦片。但如果從空中俯瞰,我們會發現大皇宮大部分建築都是採用歐洲風格建造,再加上泰式的屋頂。這是因為當年主持大皇宮建造的朱拉隆功大帝曾與歐洲留學,對西式建築有所偏好。
在陽光照射下,大皇宮金光閃閃,令人目眩。這除了因為皇宮有些部分貼了金箔外,也因為不少廊柱都鑲嵌了紅紅綠綠的碎玻璃馬賽克。但我走近細看,卻覺得這些馬賽克造工一般,有點像主題樂園裡的旋轉木馬,個人不是很懂欣賞。大皇宮裡到處都是遊客,連同歐洲建築和“旋轉木馬式”馬賽克,令我覺得好像進入了“大皇宮主題樂園”。
相比大皇宮的西式建築,皇宮旁的臥佛寺則主要以中式風格裝飾。寺如其名,臥佛寺有泰國最大的室內臥佛。我問導遊,為何當年國王會選擇興建臥佛,而非其他姿勢,例如站佛或坐佛?原來在南傳佛教,一星期裡每個日子都有相應的佛像姿勢。當年國王為了紀念某人而改建臥佛寺,那個人剛好在星期二逝世,所以便建造了代表星期二的臥佛像。
臥佛寺除了是一間寺廟,也是以前的學校和醫院。當年國王將全國知識雕刻在寺內的石板上,方便人們參考學習。不但如此,他更在臥佛寺重新整理泰國的按摩知識,泰式按摩才得以復興。時至今日,臥佛寺仍然有提供最傳統的泰式按摩服務,不妨一試。
(泰國遊記之一)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