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unlin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全心全意愛你/吳晟《他還年輕》

Sunline
·
·
929那張有著撞球封面的CD還躺在我的書架裡。但我的書架上卻沒有一本吳晟的詩集。是應該買本吳晟的詩來讀讀,他為這個島嶼寫下的詩作。

全心全意愛你
看完《他還年輕》這部吳晟的紀錄片,我一直哼唱著吳志寧的〈全心全意愛你〉(原詩,吳晟〈制止他們〉)。

接觸獨立音樂是與B戀愛時,她丟來的一堆流行樂壇中不太能知道的資訊。我便再延伸搜找在獨立音樂中歌唱與社會議題、土地關懷的音樂來聽。以台語演唱的〈全心全意愛你〉不僅有著對於土地(台灣)的愛,還有著「台語」音調的優雅,讓從小聽台語歌長大的我,有另種聆聽的感受。


吳晟
我是從歌手志寧與作者音寧知道他們的父親是吳晟。從Google爬找出來吳晟的資料,多有被列在教科書上的記錄。應該已是過了我就學的階段,關於課本上的詩詞散文,在我的教科書上都是極為陌生,與我生命體驗不同,或是久遠時期怎麼都沒有共鳴也背不起來的那些。

直到志寧的歌,才曉得有位詩人叫吳晟。


寫詩
紀錄片中,有段是吳晟與年輕學子談論著詩時,讓我在影片前笑出了聲。

姊姊問我:「到底什麼樣的東西算是詩?」(啊不就是把長文拆成短句子嗎?)

年少的時候,我有一度在作文考試的時候把命題寫成了詩句,那是一次暑期的模擬考,國文老師給我非常高分(我也只有作文能夠幫國文這科拿高分)但老師說:下不為例。(因為規定是要寫散文。)中學畢業後我讀詩,但也經常讀不出所以然,更看不懂「什麼是好詩」。

吳晟說:「我後來發現很多年輕人寫詩都會怕寫得太淺,好像太容易被了解,所以會想一些很特殊的,想很多的繁複,然後搞到最後大家都看不懂,失去了原出的那種感⋯⋯」


父親
紀錄片裡吳晟讀著自己的詩,緩慢的、輕柔的。姊姊問我:「如果我們的爸爸從小這樣讀詩給我們聽,我們應該會跑掉吧?」我笑著說:「我們也許會成為志寧或音寧那樣的創作者喔!」(哈哈哈哈。)

我倒是想起我有非常多的人格養成是父親(或母親)留在我身上的。我也不確定我以外的人是怎麼看待我的父母?但我想他們各自留下了我喜愛的溫柔與優雅及從容,成為我觀看世界的方式,或是待人與期待被對待的方式。


家書
這樣聽著詩句的誦讀,有些人會顯得不耐,有些人則會感到尷尬不已,我則邊聽邊感到贊歎,但也想著若有人在我面前讀他的詩句給我聽,那是要多麼親密且知曉對方的關係,才能那樣相互陪伴?

吳晟詩著家書的時候,鏡頭定在太太的側臉上,那是你傾倒你心中的所有,會有人在一旁讀你、聽你,哪怕是那些安靜的剩下詩的聲音,空氣裡充滿那些詩句裡不保留的情感,你都願意將它好好的收進心裡,而令人感到心安的朗誦著!


瘂弦
只占了片中非常短的片段。能敞開心沒有保留的表示對對方的喜愛(對對方的作品的喜愛)是件很難遇見的事!


音寧
看紀錄片的時候,恰好母親運動回家也坐了下來看了一段。問母親:「妳知道吳音寧吧?」母親點頭(母親應該也是紀錄片中的讓吳晟憂心忡忡的北農事件,才知道音寧的。)我跟母親說:「這是吳音寧的爸爸。」

把電視交還給母親看鄉土劇前,問母親:「妳覺得好看嗎?」母親也是點頭。我笑著跟母親說:「妳要多看這種東西,不要看那種講話不大聲會死的鄉土劇。」


台語
台語對我來說,是個非常優雅的語言。不論是它的聲調,或有時找不到文字字詞可以描述的詞語。我經常對能把台語的抑揚頓挫發聲得很好的、能在恰當的時候用最準確的詞形容當下的狀態的人,深深著迷。

其中有一個是我的母親,或者母系的長輩們。對話時我常會停下來問:「這個(台語)詞的中文字是什麼(怎麼寫)?」

總是把台語用力地將每一個句子都發聲得像在kàn-kiāu的鄉土劇老讓我覺得它們毀了台語的優美,且讓許多人都以那樣的方式把台語扭曲成如此沒有質感的語言。(kàn-kiāu,姦撟/幹譑。一般人寫「幹譙」,罵人的意思。)


〈雨季〉
吳晟與英文翻譯談論起自己的〈雨季〉這首詩時,問起了翻譯知不知道「伊娘」的意思。英文翻譯讀著自己翻的〈雨季〉中這個「伊娘」的詞:Damn。

在台語裡,若是不同情境講「伊娘」這個詞,會有不同的意思,多半是語助詞,若是有個「對象(人)」就更常是對對方開罵的發語詞,若稍有不甚可能會引發一場衝突,但用在〈雨季〉這詩裡,以台語讀句,增添了小小的趣味,某種對人生無可奈何的呢喃!


志寧
929那張有著撞球封面的CD還躺在我的書架裡。但我的書架上卻沒有一本吳晟的詩集。是應該買本吳晟的詩來讀讀,他為這個島嶼寫下的詩作。

「島嶼」這個詞的台語發音就非常優美!

《他還年輕》/2022
導演:林靖傑

圖:20230327手抄吳晟〈雨季〉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