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AI不需要讀文科
台灣成功大學歷史系,今天破天慌一個新生也收不到,校方歸究於AI浪潮影響。然後有歷史教授跑出來為自己的專業辯護,無視現實硬推銷說讀文科很有用,引來一眾被社會邊緣化的文科人出來圍爐取暖,甚至大言不慚地說理工科技人,只懂賺錢沒有文化修養云云。
本來別人喜歡讀什麼書,把學問視為一門興趣,理應要互相尊重。不同嗜好各有所愛,無分高下貴賤。偏偏文科人不事生產之餘,還要自嗚高人一等,把自已世界觀以為是放諸四海的真理,天真的以為文科的文化才是文化,理工的文化不是文化。怎會不引來理科組的強力批評,尤其是懂寫字的理工人。
文科人要乖乖地知道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認清自已是接受其他有生產力的人供養的事實,才不會惹來非議。娛樂工業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潮流時裝也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文科的位置與娛樂和潮流的位置差不多,搞不好地位還更低,因為文科「產品」沒有市場需求。
當然我不是一竹篙打一船人,也不是說不能賺錢的學問沒有價值。大學當然應該要做學術研究,但要做什麼研究才對得起納稅人的金錢呢?基礎科學研究吃力不討好,但科研是國力立國之本,大學受資助完全沒有爭議。很多統稱為文科組的學科,性質上屬於軟科學(如心理,經濟,語言學等),大部份也是對社會有用的知識。至於哲學為不分文理所有學科的根本,大學中有哲學研究,作為其他各科必修的哲學課,也沒有太大爭議性。可是剩下來其他無用的文科呢?例如有必要花時間精神在大學裏研究紅樓夢嗎?
現今世代以大型語言模型LLM為基礎的AI人工智能,看似非常聰明,實際上十分愚蠢。只是把語言文字以統學方式去重新排列呈現,並不理解現實世界或抽象慨念,也就是說AI本身沒有知識亦不懂思考。在一般傳統上知識為基礎的學科,不論是硬科學還是軟科學,AI只是一件輔助工作,令那些領域的專才如虎添翼,因為AI不可能取代他們腦中的知識。反觀一些沒有客觀事實為根據的學科(如文學,藝術創作,非考古的歷史),從認知學的理論去看,那些學科嚴格來說不能算是知識,只不過是某學術小圈子的觀點和意見。AI生產出來的文科文章,與那些蛋頭學者寫出來的文章,兩者並列在一起,誰也沒有比誰分高低。
純文科的東西本來已經沒有多少人看,一按鍵就能生產出無數同樣的東西,而且因為沒有客觀對錯的限制,完全避免LLM應用上結果有幻覺的死穴。AI生產主觀意見的成本接近零,蛋頭學者要吃飯要生活,在經濟學的供求定律下,文科學者最終必然被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