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內及偉大的藝術偏執狂】@Artflowjournal
關於莫內,我是有一個小故事。
我想大約十多二十年前,香港藝術館舉辦了一個莫內的展覽,我還記得當時我看完後的第一個感覺是有點太多。太多的意思是在短時間內一次過看到的印象派作品全都是花花草草碼頭海岸,感覺十分沉悶,就算看到經典的畫作《睡蓮》也不太興奮。直至前年在奧地利,比利時的美術館內偶然再次看到Monet的畫,而且是大幅作品,我就真正感覺到它帶著的力量。回來後再study一下Monet的生平,融合當時看畫的記憶,要說這位畫家的事情,所有印象就鮮明得多。
據蘇富比的文章提到,莫內對自己的創作極為嚴苛,曾銷毀多達500幅畫作。他筆下的《睡蓮》有逾60幅,其中8幅在1927年裝裱於巴黎美術館(Musée de l’Orangerie),各長14英尺,展示形式如莫內所願,環繞四周,沉浸其中。如藝術家本人所言,這呈現出「一種幻象,是無盡的世界,也是無邊無際的海浪。」試想像一下當你在寧靜的藝術館中,身邊被巨大印象派作品環繞,就如我之前所感受到是一種異樣的平和,它能夠帶你短暫在意識中離開日常的煩擾,到達一種極度專注而且全情投入的冥想狀態。就像進入自己的幻想,非真實的,而且是無盡的世界,透過眼前的作品,因為濛瀧不具像,更能激發潛意識的想像力,這就是我歐遊後帶來思想上的變化。
1912年,72歲的莫內被診斷出雙眼患白內障,一直忍受到1923年才接受手術,但他拒絕為左眼做手術。因此他的右眼可以看到紫藍色,但左眼不能。據聞莫內開始看見並描繪出一種肉眼不見的色譜。由於視覺上的變化,這時莫內筆下的睡蓮垂柳亦顯得更加抽象。莫內醉心於空氣對光與色彩的變化影響,透過在不同環境下觀察同一主題,創作出多幅作品。莫內以系列形式展示主題的手法創新獨到,普普藝術和極簡主義皆受其影響。
看藝術家的故事你會看到他的熱情,偏執而倔強,可以說是對自我追求的一份自信,也可說是固執己見不識時務。
但就是這種偏執狂,世上才能出現偉大的創作,以修補人們孤獨的心靈。印象派從何而來?就是來自Monet《印象,日出》這幅作品。此畫於1874年展覽上展出,描繪勒阿弗爾港煙霧朦朧的景色。藝評家路易・樂華貶斥此畫「流於印象」,並評論道:「初成形的牆紙比起這幅海景更下工夫!」儘管如此,這個名稱很快就被嶄露頭角的印象派畫家欣然採納,更從當時藝術學院及沙龍所主導的文藝圈,發展出一個走得更前的「印象派」。
根據蘇富比的資料,《睡蓮》拍品以54,010,000 美元成交,而如果要欣賞Monet 1872的作品《印象,日出》,就要去法國巴黎瑪摩丹莫内美術館了。
感謝您的支持
K@Artflowjournal
https://www.instagram.com/artflowjournal/
https://button.like.co/mindflowjournal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