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層面觀察「鮭魚之亂」的心態

WendyLau
·
·
IPFS
·

這幾天「鮭魚」、「鮭魚之亂」上了Google熱門搜尋關鍵字,而此行為延伸出的是文化淺碟(或淺碟文化) 的話題討論

在指責/羞辱/取笑這群主要以2000年左右出生的年輕人時,歷年來整體文化有多少個深刻的思想傳遞,漸漸落印在我們的思維中。


1990年《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

1960-1970年代的族群應該對這句話毫不陌生,當時所帶來的新潮、挑戰守舊的態度,可以隨心所欲,卻忘了後面的三個字「不踰矩」。

而漸漸大家開始習慣做什麼事都先想自己,把感覺(FEEL)放在第一順位,這是一種酷,一種帥;但是那時候還是有微微的道德枷鎖,不過也有點開始瓦解及過度的自我提升(Over-Selfish)


2000年《認真你就輸了》

這句話大概至今已經成為所有狀況都能如此解讀,甚至可以說只要有挫敗,有不想面對的挑戰,有開不起玩笑的時候,一慨都可以為自己作出完美不受傷的下台階。

不得不說這句的確讓很多人都容易不全力赴,很多事好像隨隨便便就好,很多難關也不需要去硬著頭皮嘗試去面對,最後總是要Easy way Easy life。

也因為隨便就好,同時也產生很多不滿足難以解決與面對。


鮭魚之亂真的是問題嗎?

到了2021年滿滿的鮭魚年輕人冒出時,我們很容易就代入一種思維:這個世代年輕人為了吃鮭魚壽司改名字,實在是廉價、貧乏、無知。


他們真的是目光短淺,心智狹小嗎?
他們真的是只見食物,不見世界嗎?


文化淺碟絕對不會是這群年輕人才有的問題,事實上,所有人都不能言行不一,所有人都不能把隨便掛在嘴邊,所有人都不能一點點事就說很厭世;我們要如何重視隨心所欲不踰矩,重視上樑不正下樑歪,重視自己和他人,重視言教身教。

撇開行銷面去看「鮭魚之亂」,我看到的是年輕人的勇敢,年輕人的不怕被笑的勇氣,還有台灣人有著一股天真可愛的傻勁,是缺點還是優點,每個人看法不同,但我看到的是後者。


同時,也有人很多人對年輕人的行為感到不恥,感到盲從可憐無知,若我們對年輕人如此無奈,應該要再站遠一點去看他們的父母,他們可能具備不可思議的包容與接受,也許代表文化淺碟從父母親已經開始,才會讓年輕人有著一種觀念是:食物價值高於自己名字的價值。

舉個例:我們不喜歡媽寶,總認為媽寶很沒肩膀也很沒用;但是媽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父母或照顧媽寶的長輩所養出來。不喜歡媽寶,要先看核心基本問題在哪裡才行。


該要謝謝的是這二天內接近250個年輕人改名字,從他們的行為,反諸求己,檢視自己生活上,是否過於「好厭世喔」、 「算了啦,認真你就輸了」、「隨便啦」、「討厭都是老闆(客人)搞到林祖媽/林北不爽」。


言教身教是一件很辛苦,但又要持續做的事。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WendyLau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expert and inspiring partner with proven records of business and lifestyle.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保留一個語言,有多困難?

廣告、設計、行銷的價值

剖析「超橢圓」小米全新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