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冻计划]引子
我已忘记这个想法最早产生的诱因和时间。这个计划的时间跨度可能有点大,我自己已经进行了6个月。名字暂且叫它做:“声冻计划”吧。
前往我博客查看:https://blog.othing.xyz/archives/freeze_wave_project_start.html
注:博文是两个月前写的,现转matters上。
要求:
- 随买一只录音笔。
- 像手机一样随时随地带着它录音。
录音笔不同于手机,把它放到兜里肯定是录不了音的。
背背包的话,录音笔就放背包两侧用于装水杯的地方。而如果一般情况在户外走,就直接一手手机一手录音笔,拿着。
- 365天x24小时录音。
至于上厕所的时候录不录,这个看你。我自己没做到这一点,很惭愧,哈哈哈。我在一份录音自己讨论提到了这点。
- 将录音保存下来。
在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后将你的全部录音公布。当然,如果你的一些录音涉及敏感问题,你也可以不公开。但这样就和本计划的宗旨所不符了,请接着往下看。
意义:
长期:
- 你的所见所闻,所说所做将被记录下来,你自己可以在今后听着录音回顾以往。
没记错的话,BBC有个节目是请老年人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并录制,然后录下的音视频会存档。
- 保留了以你为视角,所记录下来的社会是怎样的,你与这个社会的互动又是怎样的。
- 像 "Dunedin Studying" 这个项目一样,数据可能会被用于为未来可能的科学研究。
强烈推荐纪录片:《Why am I》,了解一下 DS 是个怎样的项目。我觉得 [声冻计划] 和它有些相似。
- 为未来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等提供一手“史料”。
- 假如你死了。那么对于后人来说,你比那些和你一样死去的所谓的名人、无名小卒更“真实”地“活过”。想想那些只存在于文字中的人物和事件,不知多少人曾怀疑过他们的真实性?
短期:
- 消除麦克风恐怖谷效应。
已经录了四个月,听自己的声音不别扭了。我之前看到一个博主,他准备出一档播客节目,从几年前就开始策划,但他还是在2020年的年终总结中提到要无限期推迟播客事宜,原因之一就是: “听自己的录音感觉声音很怪异,不适应。”,虽然我觉得那只是那位鸽子博主自己的托词。
- 音频笔记
记录一些瞬间的想法,你可以随时随地对着录音笔说话来做“音频笔记”。
- 分享有趣的对话
在你每天的生活中,一定有不少有意思的片段。把这些片段剪出来,发到网上,不就成了一个 "micro-podcast"? 把这些片段转述变成文字,不就变成了你的日记? (博主我就准备开一个 Podcast ,哈哈,无尽的素材,还怕没有“料”?)
日常生活的影响
[声冻计划] 会对个人日常行为产生的影响:
- 当你录音时,想到你现在做的事/说的话的会被后人知晓,你就会尽量让自己做到言行一直。
如果你欺骗了别人,很有可能你会在录音中感慨:“我骗了他/她,其实我xxxxxx。唉,我都在执行[声冻计划]了,但是现实中还是会为了面子xxxxx。”
- 你会让自己的语言深思熟虑后再说出来,尽量不不懂装懂乱开口。
当说出了一些明显"拍脑袋掉出来"的话,你会恨不得把录音删掉。(好羞耻)😨
- 你会有种孤独的被陪伴感。😇
这个怎么说呢?你懂我意思吧?
[声冻计划] 开始后,朋友/家人怎么看我:
- 我还没向我的家人透露这个项目的存在。
前些日子外婆心脏病发作进了医院......我心里产生了很复杂的想法,要留些东西下来。我明知道留下了,我也不会有时间去看/听,但是......
- 我同学和朋友知道我录音这件事。
一开始,朋友/同学们对我的录音笔很好奇。当我给他们解释我的这个计划的时候,他们会和我问我"如果录音涉及隐私,你要怎么处理?" 这类的问题......
我自己现在已经连续录了4个月了,我身边的人对这个计划也不反感,都没有因此而有“被监视感”而“小心翼翼”(我又不是个啥人物)。有时他们也会拿我这个计划说笑,但更多的问题是:“你录这些有什么用?”
我觉得说:“我要保存我所生活的历史“ 这样的答案有点 “太高了”。我对不太熟的人的的回答一般是:“以后留着自己听,这些音频也能成为文物,录得越久,价值越高哩!说不定以后人拍这个时代的电视剧还要听听我这录音,对吧?”。
有时难得和别人具体解释,一话:“Just for fun!” 扔过去,对方无言以对。
问题:
1. 隐私相关
这属于不可避免的问题,24小时的持续录音肯定会有意无意录到他人隐私。
- 所以,[声冻计划] 可能不符合 GDPR 。
因为我这属于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其个人数据,严格意义上可能是违法的!
所以,出于保护及尊重他人隐私的考量,这些音频文件可能会在n代人后才公开-----等录音者和他们那个时代的几乎所有人都嗝屁了,再公开。 “孤独的时间旅行” ,haha!
死人不会打官司吧?真打官司,原告和被告都入土了,你告谁啊?谁会来告啊?😂😂
- 当然,在获取录音时当事人的授权后,可以把录音公开。
- 如果有敏感内容录进去了,自行斟酌是否删除。
其实这个计划我一开始是叫做“放弃隐私计划”,很一般的名字,不是吗?因为当时我想的是通过这种录音形式 “open source” 我的生活,每一个月就公布上一个月的录音之类的,感觉挺有意思。然后当开始真正用录音笔开始录了几天后,我就觉得这样子不妥。我放弃了我的隐私,但不代表别人也选择放弃他们的隐私。而且 [声冻计划] 我觉得重要的不是关注隐私,而是记录本身。
2. 数据保存
录音文件数据的保存、录音笔不慎遗失的后果等等,都是问题
- 一首歌低音质都要3mb左右,一天24小时的话,需要多少空间?
其实用于存储的成本不高,这个我后续也会发文有关存储这方面的。我这4个月也才录了不到200GB。这个主要看是录有损还是无损,码率又是多少。
- 如何方便并安全地保存这些文件?
- 怎样加密防止泄露?
- 怎样进行异地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
- 在录音者本人离世/失联后如何让受信任的其他人保存这些数据并在预订时间之前不泄露?
有关音频存储的内容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谈论,请保持关注。也各位留言评论或加群讨论。
问答:
- 买只录音笔,24小时录音。除了你,别人不会干。
回答:我太了不起了,多谢夸奖。不发出来号召号召怎么知道有没有人会参与?而且这篇文章在发布前我发给很多人预览过了,很多人都觉得[声冻计划]有意思,虽然不会参与,但会持续关注,这就够了。
- 录音笔续航怎样,能支持一天吗?
续航不是问题,我的录音笔仅仅几百毫安都能续航12+小时(具体时间我没统计过,但是有次我录了12个小时还有1格电[总共4格电]。而且本身它可以边冲边录,带个充电宝够几十个12小时了。而且我目前也没有完全做到24小时不间断,在学校上课期间,我晚上睡觉就不录,因为充电比较麻烦还有风险😎,你懂的!
- 数字音频出来这么多年了,应该有人和你一样正在这样做。
我也在试着找这样的群体,不过目前没有发现。
- 如果找不到一定要做的理由,我怀疑你的想法可能毫无意义。不是打击你,庞大的音频数据处理就能累死你。比如,现有的电台电视台这些都是有存档的,一些社会历史关键音视频可以找到都是不那么容易的
- 从一个人的一生中的音频数据里面去检索某个事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时间久了你根本记不住该事件是在哪一天。所以在没有优秀的项目出来支持音频检索事件的情况下,怎么办?
很简单,先录着。
站在未来的角度来讲,我相信以后的技术可以处理这么多音频数据。先有🐔,后有蛋。
- 为何不直接用语音转文字?只记录文字多好。
文字所传达的情,表达的意,是极其有限的,不足以描绘我们的生活。文字无法描绘车水马龙,无法记录感情。转换出来的文字,失去了很大一部分信息。无法记录那些只属于这个时代的背景音/噪声。
记录环境背景噪声,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有噪声,才真实。
推荐你听 [一天世界] 有关噪音的那一期播客。
我:我有时候想立马记下我的idea,就会直接对着录音笔说话,然后在本子上写下我说话的时间。
我:一开始还不适应,现在记这样的音频笔记...感觉和写字完全不一样。
我们呢,通过仅存的文献,靠着史书上的三言两语,靠着为数不多的诗歌,艰难地还原古人的生活。
电视剧中一个个角色穿着现代技术生产的喷上亮丽色彩的所谓的古风服饰,理性告诉我们这一点都不古代,不过为了观感还是接受了。这是现代大众审美对于古代的想象,没确实没什么不对,也的确有还原度较高的影视剧存在。也有严肃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拿着放大镜,仔细推敲隐藏在文物古籍背后的叙事。
那21世纪初的世界在今后的人们眼中会是怎样?
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还是早已暗流涌动。
百年后千年后的我们能还原我们这个社会比较真实的样子吗?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互联网看似热闹非凡,我头顶着ID与你们互动,但[一座桥在水上]不是“我”,我只是在扮演他。他不会吃饭,不会吸收,也不会创造。没了我,[一座桥在水上]什么也不是。
你们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各位。你的皮影扮演得还不错,那大概你这个人技艺了得。
YouTube?Twitter?BilBili?抖音?电视台?所谓的新媒体?热搜?趋势?
千年后的我们能还原我们这个社会比较真实的样子吗?
引用一首小诗:
谁建造了底比斯的七重门?
在书上你只能找到许多国王的名字。
国王们扛石头吗?还有巴比伦,多次被毁灭
谁一次又一次地重建了它?
在金碧辉煌的利玛城,建筑者住什么房子?
中国的长城完工那天晚上
石匠去了哪里?
伟大的罗马城
遍布凯旋门。谁建造了它们?
恺撒们战胜了谁?
拜占庭,饱受赞美
是为它的居民建造的宫殿?
甚至在传说中的阿特兰蒂斯
海水吞没它的那夜,
受淹的人仍在叫骂着他们的奴隶。
年轻的亚历山大征服了印度。
他独自完成的?
凯撒打败了高卢人。
他随身一个厨子也没带?
舰队沉没时,
西班牙国王菲利浦哭了
他是唯一哭过的人吗?
弗利德里希二世打胜了七年战争。
还有谁
赢得这场战争?
每一页都有一场胜利。
谁烹饪了胜利之宴?
每十年都有一个伟人。
谁付的账单?
太多的记录。
太多的疑问。
(李以亮 译)
source : http://twitter.com/demosocialistcn/status/1303375370616360960
英文: https://radicalnotes.org/2009/01/27/6825
所以,哪怕你的生活或许很枯燥,但这正代表了大部分人最真实的生活。
所以,别怕,我们就是要记录我们枯燥的生活。
记录,一定要追求“新”“有特点”吗? 让我们打破他!
我们为大事件做记录,书写传奇故事。就连网络小说也奉承“主角光环”。我们在记录生活中的事件时也同样如此,总是选择性记录下我们想记录的。以后的人真能通过现在的网络新闻资讯准确还原这个社会吗?
[声冻计划] 所存储的数据或许只是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上的一粒沙,但这粒沙中藏着无数普通的故事,很美!
还有,”声冻计划“这个 "冻"字,除了表达这个项目本身的特性,我还妄想着能像 github 冰冻代码一样把音频冻在北极,哈哈哈。
这事很酷!
[声冻计划] 的交流群组:
- Telegram: @freezewave
- QQ群: 1003544719
End
https://blog.othing.xyz/archives/freeze_wave_project_star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