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世中的希望,黑暗中的光芒:七殺簡史
流行音樂與毒品牽纏久矣,君不見多少爵士英雄沈淪其魔掌下,搖滾樂手更前仆後繼無縫接軌。但大麻是否屬於毒品仍有爭議,至少在雷鬼國度牙買加肯定不算,因為打從 2015 年起,該國通過立法允許人民少量持有大麻,醫療用大麻也同步合法化。但其實在前半世紀的六〇年代就已經有許多人士不斷在宣揚大麻的好處,最知名者當屬巴布・馬利(Bob Marley)。1966 年當他從天主教轉變為拉斯塔法里(Rastafari)教徒的同時,也成為了大麻皈依者,而此時距離牙買加從英國獨立也才不過四年。那是眾多第三世界國家與其殖民老母國切斷臍帶的年代:奈及利亞 1960 年從英國獨立,坦尚尼亞則是 1963 年,這兩者正好是我之前讀的兩本書《分崩離析》與《天堂》的故事背景,參見前篇。
稍微知曉一點搖滾樂歷史的樂迷肯定都聽過巴布・馬利名號,也多少知道幾首他的歌曲,譬如〈No Woman, No Cry〉、〈Redemption Song〉、〈One Love〉這些將女性、自由、愛與和平等等主題宣揚入歌的經典之作。馬利在 1981 年不幸癌逝,年僅 36 歲。拜將雷鬼樂帶到全球以及人權鬥士的形象之賜,他成為牙買加的民族英雄,聲名至今不墜,讓樂迷懷念不已。甚至不久前才有一部關於他的傳記電影《雷鬼之父:音樂無國界》(Bob Marley: One Love)在台上映,從他在牙買加首都京斯頓貧民窟中度過的童年生活開始描繪他的一生。
音樂之外馬利最有名的事件絕對是 1976 年 12 月 3 日的暗殺事件,他不但沒死於非命,甚至還順利現身於兩天後舉行的既定演唱會上,而且十天後牙買加將舉行大選,政客無一不想拉攏極具人氣的他。在獨立後的紛亂局勢中冒出頭的兩個敵對政黨——左派民族黨、右派工黨——早就將惡鬥從政壇延燒到民間,宛如黑幫殺戮般的戲碼不時在牙買加街頭上演。如此動盪的社會局勢卻嚇阻不了馬利,他當時想要辦演唱會的目的,就是希望用音樂帶來和平!
這麼戲劇性的發展,Netflix 的紀錄片《重現:暗殺雷鬼之父》中有生動呈現,當中兩黨黨魁在馬利牽引下於舞台上握手的一幕達到了高潮。可是牙買加的政治社會局勢有因此而好轉嗎?肯定沒有,不然《七殺簡史》這本得到 2015 年布克獎的小說就不會出現了。
其實我前面打了七百多字,只是為了替這本九百頁的小說鋪梗,畢竟我自己是都有看過前面提到的兩部電影,也算稍微了解一點點馬利音樂的樂迷,讀這本磚頭書時都還覺得要點時間才能進入狀況,生怕有興趣的讀者在毫無背景認識之下一頭跳進去,很難不暈頭轉向而早早放棄!
此話怎解?給大家看看其中兩頁:
整整兩頁完全沒有一個標點符號!如此意識流的寫法,我只在大魔王《尤利西斯》中見過,所以在心裡毫無防備下竟然從一本當代小說中撲面而來,腦細胞被狙殺的有點措手不及。
意識流手法之餘,書中角色眾多,作者 Marlon James 為每一個角色都設定了專屬的說話與思考風格,閱讀起來宛如布袋戲旁白者一人分飾多角的變聲效果,令人拍案叫絕。繼之以錯綜複雜堪比偵探小說的情節,從首都貧民窟到距離遙遠的海邊港市,再跨海登陸美國紐約,甚至影響力無所不在的哥倫比亞麥德林市,因為一起「暗殺歌手」——是的馬利在書中從來只以「歌手」之名為被動提及——而掀起長達 16 年的腥風血雨黑幫亂鬥,在在都叫人深深跌進劇情與文字的深淵。
看到「哥倫比亞麥德林」,很難不聯想到古柯鹼帝國麥德林集團。如果大麻不是罪惡淵藪,古柯鹼肯定是。從麥德林畫一條直線到紐約,你會發現牙買加和古巴就在毒品事業的中轉處。美國難以將手伸進卡斯楚治下的古巴,但牙買加可以,所以在冷戰中註定要成為風雨擂台的牙買加,混亂可想而知,政治動盪甚至只是表面風雨,毒品所牽涉的巨大利益才是黯影核心。所以前面我說仇敵握手並沒有為牙買加帶來和解,甚至去年還查獲破紀錄的史上最大宗 1.5 噸古柯鹼。
難道馬利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所有作為都是雲煙?答案也許在風中吧,但他願以肉身為國家帶來曾經救贖的希望,難怪儘管書中遍地不堪入目的骯髒污穢,卻無一人會對「歌手」有一絲不敬與怨懟。誠如暨大教授翁稷安所言,「獻給巴布・馬利的情詩」,這是一本馬利不在其中卻又無所不在的致敬書。
甫公布的紐約時報二十一世紀百大書單,《七殺簡史》名列第 42 名,我前天才讀完書,今天就看到這份榜單,心內著實感動不已。即使它比我的 AirPods 還厚、內容更如迷宮一般晦秘,但耐著性子一天一點前進會看到終點的,再搭配 Bob Marley 歌曲來聽更顯味道。
題外話。我猜剛開始讀的那幾天就在三重獨立書店「逃逸線書室」的架上看到了這本書,便和老闆茜茜聊將了起來,我說佩服妳願意進這書的勇氣,因為它佔了妳架上不少空間,而且猜想應該不太好賣。她說她也正在讀,就覺得她的店裡不能沒有一本這樣的書,就算一年只能賣一本也好,至少能碰到頻率對的人,這才更重要。我想這就是獨立書店之所以是獨立書店的原因吧,那份巋然堅持,就是我們愛實體書與獨立書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