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YZ|捲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如何撰寫獎學金研究計畫

YZ|捲
·
·
難得之實用文,這篇淺談申請獎學金的研究計畫生產過程。
圖片來源:iStock

儘管現在聽起來很風光,在碩、博士階段都申請到加拿大聯邦政府給的研究獎學金,不過前半生當我第一次追求博士學位時,所有關於獎學金的嘗試都是失敗的,總計在DAAD失敗一次、留學獎金失敗五次、蔣經國基金會失敗四次,我曾經以為這是畢業學校的關係(中字輩大學、私校碩士),但這幾年越鑽研英文學術寫作,越覺得可能失敗這麼多次是源自於當初我根本也不知道怎麼寫申請獎學金的研究計畫(當然,依照台灣對學校排名的迷思最終可能還是畢業學校的關係啦)

在碩士階段我時常參加多大的外部獎學金申請workshop,倒也不是只為了申請獎學金,而是喜歡負責這個項目的英文老師,儘管一份成功的研究計畫零零總總需要注意和完善之處很多,這位老師卻相當注重文章的流暢性,套句他說的:到頭來,研究計畫比的是文章本身透露的說服力。而兩次申請過程所付出的心力也讓我意識到自己從來不曾這麼認真對待中文研究計畫,雖然也有諮詢意見、校對、和甚至給人修改,然無論是我本身或修改人都不曾像我在準備SSHRC研究計畫時這樣地字字琢磨。

當然,這可能和字數限制有關。一般來說台灣獎學金的研究計畫篇幅比較長(例如留獎正文有5000-6000字可寫),加拿大研究所階段的各種獎學金申請,基本上都是嚴格規定碩士班一頁(700字左右)、博士班兩頁的(1400字左右),在有限的字數裡要把研究主題說清楚,去蕪存菁是第一要務,而這過程通常都是帶著心有不甘和眼淚完成的。

這裡分享的是申請加拿大碩、博士外部獎學金SSHRC和OGS的研究計畫寫法,格式上和中文世界一般研究計畫寫法有落差,不能全信之 —— 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好的研究計畫還是有共通性。

設定題目

  1. 最重要的選個和你的背景和專長有關你本身有高度興趣的研究,而不是硬寫一個新穎但事實上你還不了解的題目。
  2. 重點在於展現一個「可行(doable)的研究計畫」。為獎學金而寫的題目,或許將來會隨著自己讀書越多而有所改變,然書寫當下,不能有絲毫猶豫,你需要說服評審這就是你現在想/想做的,而且你知道該怎麼做。
  3. 理解獎學金的層級和其資助目的,若能將研究主題限縮到切合資助目的是最好的。例如聯邦政府提供的SSHRC,就可以參考Imagining Canada’s Future: 16 Global Challenges,看看自己的題目是否能和任何一個目標聯繫起來。
  4. 若研究主題能和任何一則廣為人知、能輕易引起評審共鳴的時事連結會更好,寫作時可以此為hook,去解釋為什麼你的題目如此重要。

撰寫研究計畫

如何寫第一份草稿?
  1. 自由書寫:首先,把自己對於計畫主題所知的任何知識,包括閱讀過的的相當文獻、提出的研究問題(有所根據或天馬行空)、設想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甚至目前所在的部門能給予什麼幫助等等,全部都不加思索地寫出來,盡量以點點條列。
  2. 第一次文獻回顧:看著混亂的第一份草稿,思考哪一個研究問題對你的研究計畫最重要?你最想處理的部分又是什麼?據此去設定文獻回顧的arguement(為什麼你認為這個主題值得探討?為什麼你的研究能為學界提供新知?之類的),然後寫出一段最多六行的文獻回顧。

    寫文獻回顧時不要浪費篇幅寫一些顯而易見的,例如Nationalism的定義,例如什麼是Islamophobia?儘管這些概念在你的研究主題裡很重要,然大部分的評審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此外,空間有限,單個in-text citation裡不應該有超過三個以上的作者,如果你可以找到加拿大有名的學者,盡量擺出他們。
  3. 根據獎學金要求的格式,把以上填入,寫出第一版草稿。

    關於格式,加拿大的獎學金除了規定頁面如何設定外,並沒有要求特定的格式,如果看SSHRC博士獎學金網頁上的要求,有些申請者會根據要求把研究計畫分成幾個區塊:Research Questions、Context、Objectives、Research Methods、Contribution to Knowledge、Current Level of Study and Relevant Experience。

    然由於多大的傳統是寫成一整篇文章,考慮到多大是得獎最多的學校,我申請時還是照著這傳統,把以上要項融合成一篇約莫1400字的作文(第一版草稿可能會是2000字)。
申請前我曾搜一下網路上的成功案例,兩種形式都有人得獎,所以倒也不避太拘泥於形式。不過,我還是強烈推薦寫成一篇文章:先不說分項的話,副標題很浪費空間,也不如整篇文章流暢。
搜集意見、懷疑人生、和第二份草稿
  1. 搜集各路人馬的意見:寫完第一份研究計畫草稿後,不要急給給誰修改,而是要給盡可能多的教授、同學、和路人閱讀,並搜集他們的意見,尤其是他們的質疑,他們認為不可行之處。

    當你聽到一些不中聽的意見,千萬不要急著說是他們不懂,因為當計畫到了評審那裡,或許根本沒有人是做你的領域,他們很可能有相同的疑問,所以你要做的是把這些質疑整理、決定一到兩個最相關、最重要的,為其辯解。
  2. 第二次文獻回顧:這是最常被忽略的環節,而我認為是研究計畫決勝的關鍵(例如從20,000加幣的獎助跳到35,000加幣的關鍵),假如第一次文獻回顧是為了找出research gap,那第二次文獻回顧則是為了鞏固你自己的假設。

    具體做法是回答第一版草稿中最被質疑的部分,你可以提出一個前提來排除質疑,然後以一小段文獻回顧去證明這個前提;或者你可以用文獻回顧去證明這些質疑並不影響你的研究;又或者你可以用文獻回顧去解釋這些質疑是可以在將來的研究過程中被解決的。無論哪一種,都能向評審證明你對這個研究已經深思熟慮過,甚至是他們可能會有的疑問你都已經有解決之道了。
  3. 優化研究方法的修辭:假如第一版草稿裡的研究方法是比較直白囉唆的,是時候精簡了。

    此外,要分辨收集數據和分析方法之間的區別,例如我在自己的博士研究計畫中提到自己會做Python-based social media data scraping,並詳述了我會怎麼做,然data scraping只是一種收集數據資料的技術,於是在第二版我還補充自己將如何分析這些數據資料,像是用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pic modelling, 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 etc.) 去分析這類。
  4. 重新寫一次草稿:是的,第二份草稿會和第一份草稿完全不一樣,這是很正常的。

    這一次,從第一行到最後一句話,邊寫、邊持續問自己「so what?」,無論是多有趣的題目,它對學術界和現實世界有什麼貢獻?為什麼這個題目與此有關?為什麼你的提案這麼緊急和重要?等等。

最後版本之前

  1. 在第二次草稿之後,再重寫個兩次也是正常。
  2. 至少要給兩位熟悉該領域的教授或同學修改,聽進他們的反饋、修改、再給下一位看。
  3. flow、flow、flow!寫一篇流暢的文章就成功一半了。(關於flow可以參考這篇Writing Sample撰寫指南 2. Flow
  4. 確認在研究計畫上的一切(包括參考書目)都是相互關聯的;確認研究計畫和其他申請資料也是相互關聯的。

這篇文章我並沒有提到Research Questions、Context、Objectives、Research Methods、Contribution to Knowledge等等實際上要寫什麼,畢竟到了要申請獎學金這階段,這個部分應該是基本常識。

在最後交出去前當然還有請文筆好的人修改文句、確認沒有錯字、註釋格式正確這種事情就不多說了。

延伸閱讀加拿大研究所獎學金分享
原文連結捲,在加寫字

大齡人妻的奇幻學術旅程持續熱映中,歡迎來閱讀拍手。

歡迎加入/追蹤圍爐 流離城事慢半拍
請訂閱追蹤個人網站 捲,在加寫字
也可以
直接刷卡以實際金額支持我的寫作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