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專業底片生活 |第一年失敗的底片
事三分鐘熱度又不求甚解的我,玩菲林(底片)相機當然也不專業。因沒有搞清楚爆光、光圈各種數字,拍攝時也很隨意,以致到現時沖洗出來的影像仍常常大失敗。但,這無阻我對菲林的偏愛!
第一年玩菲林,收到照片光碟當刻,見到大部分都是全黑或是模糊不清的影像,和自己想像中的畫面一點也不像,更不「美」,隨即便把它塵封。至近日整理電腦磁碟時,覺得當年失敗的菲林中也有它的美,決定讓2015的它們曝光。
2015年 - 第一筒玩具菲林
某戶人家的窗戶。香港人常要在窗花上晾衣服。
與中學的友人一同在走在山城。
山城的未圓湖植了不少茶花。記得畢業季遍山的杜鵑,往祟基樓梯小路轉角的桂花樹,冬末春初時被學生鋪成心形的木綿花,聯合巴士站後像是桃花的粉俏花樹,還有被我摘下楊桃和橙子的果樹。
菲林沒拍夠三卷,對它仍是陌生,又砌了一台雙鏡頭的玩具菲林機(下圖這台。
捲動手把過片的確有種浪漫,透過對焦屏看的畫面更是有氣氛。但是,絕大部分底片的影像還是糊掉的,像是鏡頭一直搖晃。
家附近的河畔小路。兒時有老人三五成群,在這架起音箱、譜架、二胡一同合奏, 在清湛的晚風中伴隨著來散步的居民。
這台雙鏡頭玩具機,還有手動重曝。影像有趣,一樣的模糊。
在江之島岸邊看見這朵雲,不上也不下,特兀地一直懸在那。想起西西的《浮城誌異》:「在很多很多年之前,城忽爾升到半空去了,上面是飄渺的雲層,下面是洶湧的大海,城既不上升,也不下沉。這是關於浮城的故事。」 大學四年級時,修讀了一學期的香港文學。有種回到中學時上文學堂的滿足感,無關學習,無關成績,只與文字有關。也因為這樣,開始選大學時的第一刻起,就堅決沒有把藝術和文學放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