ㄟ美讀存在主義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第三章〈拒絕做第二性的女人—存在主義女性主義〉
本章節扼要介紹《第二性》的要點、存在主義的時代背景、思想脈絡以及重要概念,如意識、自我、無有、壞信念、他者等,並在此基礎上,闡釋波娃如何分析女人的命運、經驗,及有關女人的神話,並且回應後人對波娃的批判。
《第二性所論述方向》
一、性別差異的起源
二、性別差異及不平等的內容及衍釋
三、兩性如何應如何生活
關於生育
波娃認為工業革命以來女性外出就業是婦女解放的有利契機,對波娃來說生育是負面的,它陷女人於奴役,阻礙她參與塑造社會。(波娃寫書的時代法國禁止避孕器具的銷售和宣傳,更限制女人自主墮胎的權力。)因此她認為女人的處境要獲得改善,需仰賴:一、擺脫生殖的奴役,將生殖權操之在己。二、參與生產勞動。
然而女性就業突顯了女人最基本的問題:如何調和「生育」角色和「勞動生產」的角色?我認為波娃並沒有給出解答,但她認為要赤裸地揭開被奉為神聖的婚姻與母職的面具,必須從最細微的心理、文化、日常生活層面暴露無所不在的父權謊言開始。
關於存在主義
沙特:「存在先於本質。」沙特和波娃拒絕本質論,意指人類不具備永恆、客觀、共同的人性本質。他們認為個人的行動來自:一、環境的力量。二、個人的主體性。波娃更認為:「任何行動都同時包含環境及人的主體性,所以要談女人如何為其意識所定義,必須看她如何從身處的社會中形成其意識。」我們可以理解為社會如何創造「神話」以強調某些永恆不變的女性特質,而女性在其中又是如何被塑造和如何塑造自己。
而關於「他者」,人們會藉由掌控他人、矮化他人來證明自己的自由與超越。將他者物化、刻板形象化,甚至將自我不希望具備的屬性,全部都投射到他者這個垃圾桶裡。我在這邊想到的例子是原住民族群,過去台灣人稱原住民為「番仔」,便是將負面的屬性與之連結與投射。但為什麼男人和女人成為了兩個對立面?為什麼女人會成為他者?波娃從「女人為何被社會選來扮演他者」而論,她認為:「女性的生殖功能使她享有較少的自由。男人的身體不受懷孕、生產、月經等阻礙,享有較多的自由去探索和發明。創造生命是禽獸也能做得到的,『給生命』的女人被貶入他者的領域。」(我的疑問是,為什麼「給予生命」不被視為是珍貴的?存在主義女性主義提到社會透過創造「神話」和意識形態來對女人耳提面命,使她們安於其位—如婚姻和母職,在神話當中,女性看似被抬高身價—如大地之母,但在現實當中,卻仍然被掌控、被觀看著,為什麼會如此相互矛盾著?)波娃期待兩性平等後,男女會各自成為彼此生命的他者,但彼此互相尊重著。
關於波娃與母職
我認為波娃對母職的想像是相當負面的,如她說:「女人除非真的對撫育工作有興趣,否則不該生孩子。」她還說到:「除非她發現了生命的意義,否則她不該同意將新生命帶到世界上來。」如此嚴厲的批判著。
關於自戀
波娃:「化妝的行為不產生價值,價值其實來自社會對化妝造成的女性氣質之認可。」
關於對波娃的批評
一、太過以法國白人資產階級的觀點為中心
二、對身體的敵意—波娃對女人身體的態度傾向負面
這點會造成對身體持有不同態度的女性的反感,有女性也提出「生之喜悅」的駁斥,並認為懷孕、生產、親自哺乳都是有價值的經驗。
三、太全面接受以男性為常模的價值觀
四、對兩性的描述過於二分
MURMUR
存在主義女性主義之於波娃可以說是二為一,一為二。《第二性》為女性主義空前巨著,影響甚遠,25歲買一套當作自己的生日禮物好了。(可以先去清大圖書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