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哈布斯堡的奥托一世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看到央视说美军在叙利亚偷小麦,我不禁想到了很多事

哈布斯堡的奥托一世
·
新时代的媒体孔乙己:为了爱国而造谣,那能算造谣吗?

前两天,央视新闻报道了一个重磅消息,说说驻叙利亚的美军每天用十几辆卡车偷运叙利亚的小麦到境外。

为啥说这是个重磅消息呢?

因为,现在的叙利亚人民遭受过战乱,根本吃不饱饭,一个成年人一天最多只有两张大饼。

此情此景,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外交部都看不下去了。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心里装的是掠夺资源的算计。

只不过,我突然觉得这些词有点眼熟,并且想起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看到“驻叙利亚美军”这六个字,让我很困惑。

因为我记得2011年,受阿拉伯之春的影响,叙利亚发生了内战

为了支持叙利亚境内的民主力量,美国虽然没有和叙利亚直接发生冲突,但是和叙利亚政府断交了,还大力支持库尔德等反政府武装。

而且自那以后,美国也没和叙利亚政府恢复关系,哪来的驻叙利亚美军呢?

紧接着,我就想明白了:还有叙利亚东北部的库尔德人呐。

库尔德人现在基本处于实际独立状态,还成立了自己的自治政府(AANES),叙利亚当局是管辖不到库尔德人的。

偏偏库尔德人占的地方,是传统叙利亚的粮仓,而前面也说了,美国人好巧不巧,是库尔德人的盟友。

再考虑到,以往每到小麦收获的季节,两帮人就要争夺小麦。

整件事会不会是这样:

库尔德人收割完小麦之后,自己吃不完,然后卖给伊拉克的库尔德人。

美军呢,则帮着叙利亚库尔德区的居民,把小麦押运到伊拉克库尔德区销售(伊拉克库尔德人也是美军的盟友)。

叙利亚当局对此当然不满,宣布小麦是我的,你们谁都不准动,谁动谁就是偷。

然后央视新闻就采用了这一消息源作为报道内容。

联想到前些年,ISIS武装崛起,为了对付ISIS,库尔德人跟叙利亚政府握手言和,一致对外。

但就在库尔德人跟ISIS浴血奋战的时候,叙利亚政府坐山观虎斗,摆明了是要拿库尔德人当炮灰;

那这次美军押送小麦,不说是好人好事吧,起码也算体现了盟友的担当……

第二件,是一桩很多人可能都不记得的事,就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仇视美国、蔑视美国、鄙视美国”的三视教育运动。

不同于抗日战争时期中的万众一心,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初,国内民众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并不统一。

这一方面是由于过去长期的战乱使得中国人民普遍存在厌战、避战情绪,人民格外珍惜当时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因此许多人都认为发生在朝鲜的战争与中国无关,不愿为此卷入一场新的战争。

根据当时有关部门的调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们存在“朝鲜人民能够解放自己”,“美国侵略者兵力不足,不敢扩大战争”等想法。[1]

在军队中,有的指战员甚至认为,“美国鬼子不会打到中国来……何必多管闲事,不要惹祸上身”。[2]

而另一方面,则是当时国人对美国并没有什么恶感,许多人存在“亲美、崇美、恐美”心态

有的人羡慕美国的科技实力,也有人认为美国在历史上曾帮助中国建学校、给灾民发放过救济粮,还有人觉得“美国最民主,每个人都有一张选票”。

基于这种局面,为了统一国内人民的认知,在朝鲜内战爆发后仅仅三天,有司就围绕朝鲜战争开展了思想工作,明确指出:

“各地必须抓紧时机,展开广泛宣传,响应周外长的声明,以便对内教育我国人民,对外坚决打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

于是从1950年10月开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清除社会中亲美、崇美、恐美思想的运动。

其标志性宣言是1950年11月5日,某日报刊登了《怎样认识美国(宣传提纲)》。

该提纲的论述逻辑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仇视美国,因为它是中国人民的死敌”,从“目前”到历史,共列数十条事例来说明美国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部分是“鄙视美国,因为它是腐朽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全世界反动堕落的大本营”,美国已经被少数资本家控制,对内政策是压迫和剥削人民,绞杀民主,绞杀文化,对外则是侵略和战争的政策。

第三部分是“蔑视美国,因为它是纸老虎,是完全可以打败的",根据是它在政治上孤立,在军事上也存在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等弱点,虽然有原子弹,但并不可怕等等。

最后,该宣传提纲强调:

“亲美的主张是反动的,崇美、恐美的想法也都是错误的。在充分了解了关于美国的真相后,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应当仇视美国、鄙视美国、蔑视美国!”[3]

以该讲话为标志,国内逐渐构建起了“美帝国主义”这一话语,意图肃清社会上存在的、对于美国的错误思想认识,打破中国抗战胜利后,树立的美国作为强有力的友邦的美好形象,消除中国人民曾经怀有的对美国的感恩之情,重新确立一个能够适用于抗美援朝运动的美国观。

新的美国观的核心,就是要让全国人民认清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从而将斗争的矛头对准最主要的敌人:美帝国主义。

之后,在1950年12月,《关于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的指示》中指出,已有的抗美援朝的诉苦运动是“很成功的”,应当在其他的地方进行推广以扩大声势。

于是,各地举行控诉会以引导群众根据自身的实践经历控诉美国侵略者的罪恶,进而控诉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文化侵略、间谍活动,从而激发群众的爱国情绪、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

比如南京的有关部门发现,当时的南京民众,存在“对日本恨,对美帝不恨”的思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的方针是,将美帝国主义的罪恶,与蒋介石反革命行径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联系起来。

为此,南京市委特意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指示》,《指示》中强调:

“在已经进行过对日寇侵略罪行控诉的单位,则不一定再从控诉日寇侵略罪行开始,可以结合回忆和追念抗日战争中殉难的人民烈士和民族英雄,以发扬民族气节,再引导群众进行仇视、蔑视、鄙视美国的观念。”[4]

于是在1951年2月,南京市以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为中心,开展了规模浩大的反对美帝重新武装日本的控诉活动。

美中不足的是,在这次宣传中,由于秉承着联系控诉美帝及反革命分子的罪恶,引导民众逐步认识到“美、蒋、日、特务是一家”的指导思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也在相当程度上,被严重歪曲了。

比如,传教士等西方人士在南京市内组织的难民区,被描绘成了“日美忠诚合作的产物”,是是“美国鬼子点名,日本鬼子执行的受难的难民区”。[5]

曾经不顾安危救助南京市民的西方人士被指责为大屠杀的参与者和凶手。金陵大学的教授贝德士被指控亲自参与了当时南京的大屠杀:“他一面在金大向同学们传布亲日思想,一面和日寇串通,在招人做工的名义下,把大批的中国难民移交给日寇,让日寇集体屠杀了”。[6]

。南京金陵神学院教授、美国传教士宋煦伯,曾经在大屠杀中庇护了许多中国人民,很多南京的教徒都称他为‘宋菩萨’,但在控诉中,却发现这位“菩萨”竟然是参与1937年底日寇在南京大屠杀的凶手之一![7]

但总的来说,这场"三视”教育运动的目标还是达到了:民众对于美国的认知被重新塑造了。

美国在民众心中的形象,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文明、对中国友好的国家,成为了"全世界反动堕落的大本营”[6]。

此后,反对美帝就成了宣传领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比如,1963年,大文豪郭沫若说过这么一段话:

“美帝国主义的寿命不长了。在‘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大好革命形势下,我们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组成一条最广泛、最真实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

只是形势出现变化时,也出现了一些副作用。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消息,让普通群众“在感情上一时无法接受” [7]。

当他们在报刊上看到领导人与“美帝国主义头子”尼克松“握手言和”的时候,他们普遍感到惊愕,以致目瞪口呆。

最后就用《让子弹飞》里的一句话,来作为结束语吧:

参考资料:

[1]《杨得志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2]《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总结》.解放军出版社

[3]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宣传部编. 《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怎样认识美国(宣传提纲)》(1950年11月5日).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4年.

[4]《南京抗美援朝运动》

[5]《基督教天主教爱国运动继续发展》.《人民日报》1951年8月29日

[6]《金陵大学对美帝的控诉》.《人民日报》1951年1月31日

[7]《基督教天主教爱国运动继续发展》.《人民日报》1951年8月29日

[8] 杨玉圣.《中国人的美国观》.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35页

[9] 何妍:《20世纪60年代中国媒体宣传中的美、苏形象——以为个案》,2005年香港中文大学第一届国际博士研究生研讨班论文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