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人生其實沒你想像的那麼久,但也沒那麼短。
哈佛、康乃爾教授都在用的STORIES時間整理術,7個方法過更好的生活
Time and How to Spend It : The 7 Rules for Richer, Happier Days
作者: 詹姆斯.沃曼
花在讀這本書的時間,將帶來100倍的回報, 從今以後,你看待每一個週末和連假的方式,將產生巨大的不同。 每一天「多出來的時間」,你是否不經大腦地虛度了? 上班上課已被榨乾,放假只想發懶、耍廢、睡到飽? 半夜追劇、滑手機、玩手遊,你在「享受」自由? 想把人生活得淋漓盡致,面對各種活動卻總是害怕錯過,陷入選擇困難?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所以今天的一切才有意義。 時間是最公平的,不要放縱自己亂殺時間!
覺得應該要給想出中文書名的編輯加雞腿,成功販售了現代人的焦慮,看到書名你是不是開始想說「怎麼辦,我今天過得超無聊的」XDDDD 我就是其中之一
看完後,覺得這本書適合經濟穩定,生活(自己覺得)忙碌,回頭看卻空虛不知道自己在瞎忙什麼的人(?)
如果是要找「時間管理大師」法的話,這本裡面沒有,主要是教你怎麼從自以為忙碌的生活裡,選擇經歷美好的體驗,進而獲得快樂=成功。(書中覺得如果成功=持續的快樂,但富有不一定會讓你快樂,所以成功=/=富有)
我認為現代的成功定義正在改變。縱觀人類歷史,多數人對成功的定義如同鳥獸:活得夠久,繁衍後代。到了20世紀,成功和物質消費綁在一起。如果你有好工作、好車子和好房子,活得意氣風發,就是成功。你看過MTV電視臺的節目《名人豪宅秀》嗎?社會上認可的成功是由經濟與GDP所衡量(有些人會說是錯量)。然而在21世紀,個人和社會對於何謂成功的定義正在演進。
雖然不全然同意這本書的看法,但這本書還算好讀,而且每章都後面都有重點摘要,但老實說他已經寫得夠重點了,還放重點摘要有種重複感,對本書最不滿意的是作者的幽默感爛透了。
手機/網路浪費我們太多的時間?
1. 你早上起床第1件事是查看手機嗎? 2. 跟你一起住的人,例如父母、伴侶、朋友或小孩,會抱怨你花太多時間上網嗎? 3. 你多常在網路上待得比預期的更久? 4. 在你開始做某件事之前,會查看信箱、訊息、新聞或社群媒體嗎? 5. 你在有空甚至忙碌時會查看手機「以防萬一」嗎? 6. 你多常想減少上網時間卻無勞無功? 7. 你是否曾想掩蓋自己的上網時間? 8. 你在無法上網的地方會不會焦慮,擔心錯過什麼東西? 9. 你是否曾經選擇把時間花在上網,而不是跟家人、朋友或伴侶相處? 10. 你晚上睡前會查看手機嗎? 0=從不 1=很少 2=有時 3=經常 4=很常 5=總是 如果總計24分,你沒什麼問題,雖然有時花太長時間上網,但尚未上癮、沉迷。 如果總分在25到39分之間,你有輕度上癮的問題。 如果合計40到50分,你真的需要跳到本章最後面,至少試其中1種方法,擺脫對科技的成癮。
現代人與網路/手機的關連如千絲萬縷,個人覺得只用書裡附的上表是無法辨別是否為真的手機成癮。(ex像如果早上醒來用手機,其實是跟阿嬤視訊的話算是網路成癮嗎(?)
心理學定義的「成癮」是指個體不可自制地反覆渴求濫用某種物質或從事某種活動,雖然知道這樣做會給自己或已經給自己帶來各種不良後果,但仍然無法控制。還包含物質成癮(EX毒品)與行為成癮。
心理學上的定義比較明確,例:即使知道走樓梯用手機很容易跌倒,還是持續看著手機(?),「人真的很奇怪,明知對自己有害的還是一直去做。」(from《孤味》
當你自覺用手機/網路有某種後果(ex隔天起不來),你還是一直用的話,那才是真的成癮吧。
所以是哪七個方法?
雜七雜八講了一堆,其實原文書名寫的是「時間以及你如何花掉時間:七個讓你更富足快樂的時間運用法則」,所以是哪七個法則?很多網站都有列出來了,我就懶得列了(喂)
想說的是這七個法則主要圍繞幾個重點:
1)新的刺激。書中覺得新的刺激/體驗,可以給人帶來快樂,快樂又可以讓人帶來成功。
2)社交。離開手機/網路這點我比較不認同,經過2020年的疫情後,大家反而要靠網路聯絡關係,但這種聯絡關係並不是指刷SNS,看不熟的人貼炫耀照,而是關懷與交流。大多數人很難脫離社交,而社交也是我們受到新刺激的一種方式。不否認實體的社交交流也很有其必要性,但如果辦不到的話(疫情下),網路也是個聯絡感情的方式。
3)判斷力與安排。個人覺得「耍廢」的時間(aka沒有新刺激活動)還是很有其必要性,有時候就是什麼都不想做啊啊啊。但就要好好地安排,不能無止盡地「耍廢」下去。照著自己的步調,衡量體力安排「刺激」與「耍廢」,個人覺得是個人較容易達到平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