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生育與狼性之前,沒說出口的真實想法是:活著只是打發時間
今天看到學展的舊文被翻出來,剛好我近期也寫了篇在談厭世、虛無主義相關的文章: 當溫柔只夠殺死自己,理想的青年擁抱虛無主義
事實上我覺得主流媒體談論的厭世或價值觀,大致都還壓在一個安全線上。但真實的情況是,許多人對活著本身感到失望,這些人並不是想不開的笨蛋,反而是想開了有種看透一切的覺悟。
另外我覺得厭世也是有分等級的,許多檯面上說厭世的人其實根本不廢,例如經營厭世粉專的人,
能夠定量發文經營社群本身就超積極的好嗎,連資深的文案說不定都沒這個本事。
某些人的厭世可能是上班很累,廢了一個周末,然後抱著不想開工的心情面對周一,能把厭世當成自嘲的人基本上都還好。
我這邊所看到的厭世,是做著一搭一搭吃不飽的工作,或是根本沒有工作,三不五時在社群上割腕直播自殺,或是期望親密的人能夠掐死自己。(能看到的也就算了,看不到或不願意袒露痛苦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沒甚麼好比的,但我覺得主流媒體都在迴避這些真正存在的族群。
大部份報導都互把生育率低當成社會問題,就算是認真探討青年不想戀愛成家生子的文章,也都想拉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考。
我就直說了,
這一切跟錢、慾望無關,這不是問題而是選擇。
憑甚麼年輕人要被當成生育機器,或者肩負起繁殖的責任?
人類本身並沒有對世界造成太好的影響,如果就此滅絕,又與我何干?我自己的日子就過得挺好,那麼多的娛樂、需求都能透過手機完成,我幹麻搞這些事情累死自己。一個人這樣想會被視為偏激,但整個世代的人這樣想就是趨勢了。
亞洲社會這樣的問題ˊ尤其嚴重,鬼島台灣,地獄日本,煉獄韓國,中國我實在不熟但大概有類似的問題吧。
雖然文化不同,但老一輩價值觀的壓迫大抵相同。
結婚生小孩、買房買車、賺個錢孝敬父母,這些從小聽到爛的事情不過就是虛幻的謊言。生活中一切有趣的事物在青春時期都被視為不正經的娛樂。如果你真的當個乖小孩念書念到大,那出社會很有可能覺得自己的人生只是一場無意義且被控制的謊言,但你也沒有足夠的本事來一場逆轉勝。
最痛苦的莫過於父母看著那些當初不務正業的孩子,有了一些成就,
問你:你怎麼不能像他一樣?
優秀的人可能會有一些成就可以彌補這些缺憾,但不上不下的人們就只能在被控的人生中掙扎。
最終,不戀愛、不結婚生子、不追求物質、不渴望成就,不只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對舊價值最消極的反抗。當你真的貫徹這些選擇,你會發現別人除了說嘴以外還真的幹不了什麼,因為他們除了感覺「這樣做不對」,也說不出太多的理由,畢竟他們也是這樣被教育大的。
甚至有些人能夠有意識用這些消極來反抗,或是報復性的用這些行為懲罰家長。
國家不希望青年厭世,是因為沒有下一代的人力籌碼與競爭力;
企業不希望ˊ青年厭世低慾望,是因為賺不到錢;
家長不希望青年厭世,是因為自己覺得丟臉或怕沒人養;
結果到頭來一切都關乎別人的利益,那個人積極活著的目的是甚麼?
大家只會探討為什麼厭世,為什麼不再追逐成功,但沒甚麼人願意肯定生活中的小小成就或快樂。(然後有人出來說這件事,就要被說年輕人只愛小確幸,幹)
最後我必須說,我個人認為「自殺」會一直被當成社會問題,一方面是真的怕見屍,一方面也是某種抑止體制瓦解的隱性共識。死其實是最有力的抵抗,今天再多的壓榨,再多的控制,如果被壓榨的對象覺得老子不玩了然後一走了之,施壓者能怎麼辦?
如果今天安樂死成為一種自由選擇,人人都能申請一管,我相信會消失不少青年。
看到這裡許多人應該會感到不適或搖頭,但還是得說這樣的現實就是存在。我自己認為有這樣的想法反而沒甚麼不好。我是抱著很冷靜的心情在寫的。
就像我在文章中說的:
這樣的虛無態度,是家長、樂觀者、努力者們所不樂見的思考,
然而抱著這種隨時準備失去一切的覺悟,反而常常意外地能走的很遠,甚至開始些創作。 把活著當成打發時間,反而不會太患得患失,能夠做出真正讓自己覺得開心的選擇。
雖然這樣做結有點安麗,但我一直希望有更多人能理解這樣的想法,以下的兩篇文章,可以當作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