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其實都在努力被看見
難得有個不錯的假期,也剛好接到來自社長朋友的邀約
到了某大學看看來自大陸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團的演出
從民族舞蹈或是民族歌謠還是主持,都顯出格外的專業,都是為了民族文化傳承而努力著
隨著一齣齣節目的展開與落幕,在台下,不禁想起寶島臺灣也有好多的文化可以分享
原住民文化、閩粵文化...等等,都有很好的文化故事可以分享
但往往卻因為一些事...再民族文化推動上不都如此順遂...
臺灣其他民族我不敢說,但單就原住民族文化,真的是透過先輩們一次又一次的原住民運動或著一次又一次的流血衝突,才換得今天的正名...
在早期,還沒有「原住民」這一詞的世代裏頭,是過得非常的痛苦且艱難,但對非原住民的人來說,看似沒那麼嚴重,但實際上已經改變了許多...
大家對「原住民」是在熟悉不過的名詞,但在早期我們並不是這樣被稱呼,「番仔」、「野人」、「土著」、「山地人」...等等,這些既不友善又帶歧視的名詞強押在我們身上,即便到現在還是一人存在著,或許是還不夠瞭解而導致的吧...真的希望是如此...
西元1980年,是一個轉捩點,雖仍在戒嚴時期,但隨著民主化進程以及國際原住民運動的民族自決觀念,原住民的議題漸漸浮出檯面,也讓許多原住民知識分子紛紛加入社會運動的行列...
1983年,原權會(原住民權利促進會)籌備成立時,討論到「正名」問題
事隔一年,於1984年正式發起「原住民正名運動」,呼籲當時政府以「番」、「山胞」...等等的稱呼有礙族群意識覺醒,更無法讓非原住民過去對於原住民族群的刻板印象與歧視,也因這一群原運分子的努力,奠定了「原住民」一詞的稱呼,也是臺灣史上首次從歷任統治政府,第一次由族人自主決定「我是誰,該如何被稱呼」,同時也是眾多原運的開始...
我記得小編在採訪一位部落長者,他對我說過一句話...
說道:「我們從來不是要爭取什麼福利,而是訴求互相瞭解與平等對待而不是用過去的刻板印象導致歧視的增加,但很難,只要優越感的存在和無法放下身段甚至無法深入瞭解,就很難達成,Yukan加油」
也帶著這樣的期望,小編熱衷於分享原住民議題...未來也還是會持續分享
不為什麼,就為了讓大家更多人知道「我們其實都在努力被看見」
今天就分享到這邊,後續的議題,有興趣的讀者們,歡迎繼續持續關注尤幹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