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當選總統塵埃落定,有何該反思、展望之處
(本文以書面中文創作,輔以香港粵文)
美國大選結果,在美國時間12月14日晚上。於一眾選舉人票中得到最終結果:拜登 以306張選舉人票贏得今次大選。雖然 侵 至今尚未承諾落敗,但觀乎在法律戰中挑戰 拜登 當選的訴訟提請一一被駁回,能夠扭轉結果的希望亦愈來愈少。實務角度出發,現在要考慮的,該是在這場選戰中所得到的經驗、應該反思的地方,以及將來 拜登 入主白宮後對美國國策的影響。
今次大選最大令人反思的地方,再一次落在傳播媒介上,不論是傳統媒體、新興媒體,或者是社交網絡的影響。正如我之前所講 [2],今次大選若果只集中觀察傳統媒體,或者只集中觀察由社交網絡大數據組成的報告,對走勢的評估將會有180度相反的結果,亦因此會創造了新的矛盾點。觀乎今次大選,兩黨各自以一邊的數據,指證自己獲得足夠支持兼指責對手,正正就是由傳播媒介的分野所帶來的衝突。
對於 拜登 上任後的美國國策走向,從經濟的集中方向,到外交上會否重新加強盟友關係等,都是一大焦點。而在我個人立場,最關注的當然是美國日後的對華政策,特別是針對中國軍事擴張的對抗策略會否受到影響。拜登 會否停止美軍現時正在部署的印太地區防務擴張計劃 [3] ,在這一刻的確難以判斷,不過在 拜登 公佈其防長人選時 [4],放棄選用對華「鷹派」人物而改用無明確對華立場的退伍將領,的確引起提倡強硬對抗中國的派系的相當憂慮,這是否如其反對者所言,是 拜登 「賣國投共」的第一步,實在要小心留意。
最後要關注的,當然是現任總統 侵 會否在其任期完結前的最後一個月,做出什麼出人意表的事去意圖影響來屆政府。觀乎其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在選舉人票結果公佈後不久「請辭」[5],以至在大選以來開除及替換包括國防部長在內的多名局長級以及國防事務委員會(Defense Business Board)的委員 [6],加上一直以來給予大眾的「狂人」形象,實不難想像 侵 會在任內的最後日子頻頻出手,以務求即使 拜登 接手後亦不能在短時間內改變其留下的國策與執政方針,以及在 拜登 政府,特別是在國防項目患,部署忠於 侵 的成員,與 拜登 對著幹。
距離1月20日新總統就職日尚餘一個月左右,相較於大選前夕,美國政局或者會在這一段短時間內更複雜、更混亂,實應要細心觀察、仔細留意分析。
[1]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0/12/14/us/elections/electoral-college-results.html
[5] https://www.ft.com/content/0728920b-3e57-4e76-a58b-dcfc468a3f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