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何夕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直到新的宇宙秩序降临

何夕
·
正如Feminism一样,对动物和环境的珍视所倡导的平等、共感与合作,最终也会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好。

设想此刻乘机正从Baffin Bay上空穿过,看到海平面上的冰面因为消融呈现出蒙克《呐喊》画中一般的怪异形状,而下一秒,你意识到这趟航行正是导致冰川融化的原因之一。

这是《地球三部曲》昨天在鼓楼西剧场的开场白,也是这届星空艺术节的第一场戏剧活动。坦白说,去之前我没有想到会遇见这么惊喜的主题和表演形式。戏剧整体分为三个环节:在内一体、移动的地球(这部分是思想实验)、病毒性(含互动)。不仅是概念本身很前卫,逻辑也是层层递进,做得很用心、严密。

人的思维是经由经验材料塑造的。比如谈到地球,人们会在脑中刻画出一颗蓝色弹珠的形象。这场话剧即挑战了这种源自太空舱的外部地球意象,认为它构建出的和谐实质上美化了现存的分裂问题,且助推了人类在地球问题上的“去政治化”。随后,它提出一种以“关键带”(critical zone)作为标准的新宇宙观,更精确地呈现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编剧回顾了伽利略时代,指出社会秩序和宇宙秩序存在互动,地球并非宇宙中心,这一点在当时就挑战了统治阶级的权威。

回想柏拉图洞穴理论的长盛不衰,道出伦理和道德的一种窘境:真理总是悬空于现实,不受欢迎,然而,人类史正是一个追求文明的过程,新的宇宙观将有助于神话和美学的革新。在第三部分,话剧还提到Elon Mask的“火星探索”,驳斥了其充满男性气质而不是人文气质,并且将人类引向了过去(生命还没有出现的地球)而不是未来中。

“人类世”的概念我在之前有学过,很认同人类活动其实是包括地质层变迁等生态系统变化的最大作用力。关乎这个星球的反思,是每个人都该上的一堂课,也是一个围绕权力的问题。你可能会想,在一个性别和阶级议题仍然尖锐、一部分人尚压迫另一部分人的环境中去谈动保和环保是否太困难?然而权力运作的机制始终相似——正如Feminism一样,对动物和环境的珍视所倡导的平等、共感与合作,最终也会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好。

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自我免责”是如此简单,几乎和人类生活中的“自我中心”一样简单,它们如此迎合了当代人的需求,然而却忽视了更具挑战、更有意义的事。近年来,我对人类之外的生活越来越感兴趣,其实将自我放置到地球中,明白作为分子之一的去自我化过程,也会给人带来包容和平静,都是很好很好的课题。在社会学里有一种理论叫Degrowth,直译就是“去增长”,有点类似于女权主义生态政治学,意味着在超越资本增长之外去谋求新的发展模式。尽管Degrowth本身尚存很多争议,却真实地提供了一种省思:我们可以建设新的关怀关系,超越陈旧的欲望与惯习。此外,拥有省思本身就足够重要。

《地球三部曲》不断强调了各个物种的依存态,我们互相供给,彼此交融、舔舐,共同生存于地球关键带,这个关键带由植被冠层顶部一直延伸至地下水底部,它充满褶皱、脆弱敏感,正如生命体的皮肤。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