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的你:帶著「刺」走來走去,怎麼辦?
麥克.辛格之前一本著作《臣服實驗》是講述親身經歷,每一段故事跟著他的生命進度發展,創辦企業、成立身心靈場域等,以每一段故事跟神的交流、接觸去講述「臣服」如何影響生命,神性(宇宙意識)的普遍性與存在性。
但這一本覺醒的你,則把思考層次拉得更高,以探討「生命本質」的方式切入。直接帶我們看到在日常的我們背後,真實的「我」到底是如何的一種存在。
雖然是一本身心靈書籍,但麥可.辛格敘述方式卻引人入勝,透過許多譬喻的方式,將人一步步的帶入想表達的事情。例如透過「刺」來講述寂寞的方式,生活化的形容,馬上帶入了情境,在閱讀的時候不自覺地表示認同。
我們帶著許多刺走來走去,刺激的部位又剛好是位於最敏感的心,這些次隨時都可能被某樣東西碰到,而造成內心痛苦。
有情緒的首要任務是看到
既然人活著,就會感覺到情緒;既然有情緒,就會有反應。這就是人性之一,而要我們違反人性生活,其實蠻痛苦的。因此,書中點出一個很重要的點:「若不解決問題的根本原因,反而企圖保護自己遠離問題,它終將主宰你的生活。」
很多人在面對心中有的情緒、感覺等等,總是一開始先定義正、負面,進一步賦予更多的價值評斷,再去決定要怎麼處理。
但,這些情緒最重要的任務是「被感覺」。
當開始用正常不正常、應該不應該評斷時,正代表我們已經開始用更多的價值去判斷,不論這個價值來是我們個人的生命經驗,或者是社會的評判標準,都已經開始有點走鐘了。
但不要參與你看到的情緒
那面對情緒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是好?麥可.辛格直接寫出:「要讓自己擺脫內在的刺,只需停止和他們廝混。」書中不斷透過不同層次切入說明整本書的核心:
真實的你跟你認識的你中間可能存有落差。
大概就是表示,產生情緒的你,跟實際上的你其實是兩個人,正因為是兩個人,你可以有意識地選擇不要參與你的情緒。所謂的不要參與,並不是要你完全忽略,而是能夠用客觀(不具有價值判斷)的方式,去了解自己產生的情緒。
因為你已經不是情緒的主體,你的行為也就不會持續受到影響,也就能夠更客觀的去了解自己,進一步讓自己覺醒。
成為生命的觀察者
不可免俗,身心靈書籍還是會提到有沒有「大補帖」,就像金庸筆下的小說人物一樣,有沒有九陽神功、葵花寶典、降龍十八掌等等,只要我願意放大絕,就能夠打敗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不順。
既然書名叫做「覺醒」的你,當然有大絕招。
如果你常看身心靈書籍,會聽到一個很常出現,但又感覺虛無飄渺的詞「放下」, 不要跟生命之流抗衡,這樣你的能量才不會花在徒勞無功的地方。
造成問題或壓力的不是生命事件,而是你對生命事件的抗拒。
– Michael A.Singer, 覺醒的你
以《臣服實驗》這本書的角度來看,這建議跟麥可.辛格的經驗有很深的關係,不否認,這招是非常好的解法,但如果你有機會去看到他的經歷,或許可以體會到要真的深深相信、體會這件事情,沒有經歷過些大劫小難,很難真的心悅誠服。
所以,我反而覺得用「成為生命的觀察者」去定義,會稍微簡單一點。
能夠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保持覺知,去看到自己在什麼狀態下,有什麼身上的情緒出現?有誰踩到了我們的地雷,我有哪一些地雷?當有情緒時,我又會選擇什麼樣的方式面對,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
隨著一次次的觀察,慢慢讓自己走在覺醒的路上,或許能讓你更容易進入這一本書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核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