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观感-读书是离成功最近的一条路
最近同事之间都在谈论《人世间》。很值得推荐给大家!
很多关注的公众号里也都推送关于这部戏里的各种话题。这部戏无疑成了当下最热门的影视话题,更有网友冲着在戏里出神入化的表演嚷嚷着谁谁谁要封神,谁谁谁要拿奖什么的。有人感动于戏里的温情,母爱的伟大,手足的扶持,上级的器重;也有人感慨人生的无常,曾经因为犯罪而锒铛入狱的水宾二人却乘着改革的春风而人生逆袭,从小乖巧善良懂事积极向上的周楠却因为英勇救人而遗憾离世;也有人实名羡慕戏里忠贞的爱情观,大哥被文革打倒的省长的女儿不离不弃,甚至不惜放弃自己千载难逢的升迁机会仍然选择和冬梅在一起,即使后续没有子嗣也终生相伴。对于周蓉的感情则多了一些争议,但是真爱的时候真的是爱,不爱的时候彻底分开,不拖泥带水,在后来遇到对的人时仍然可以从容到最后,笑到最美。而老三秉坤的一眼定情则成就了终身浪漫,虽然人生好几个大起大落,也都被岁月温柔抚平,生活不会亏待那些个善良向上的人。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年代剧是浓缩了几代人的记忆。
而我则想谈谈我自己的观点—读书是投资成本最低,是离成功最近的一条路。周家不是高知家庭,但是周父却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在一贫如洗的日子里依然供老大老二读书,家里对书籍的热爱和珍惜也反映出了良好的教育传统。特别是在恢复考高之后,鼓励孩子们继续学习,争取考入大学,为国家做出贡献。老大和老二也是很争气,半工读的时间里都双双考上了北大。进入了更广阔的天地,开阔了眼界,老大毕业后也顺利进入机关单位任职,之后仕途一发不可收拾。改革军工厂,调任哈阳做副市长,重回吉春改造棚户区,功勋不可没。一辈子用为人服务做信条,一生为民。老二北大毕业后,做了大学教授,继续在贵州的梦想,成为影响一代人的文学老师。虽然周荣的角色颇多争议(仅针对她的三观),但是她本身所有的文学修养却是毋庸置疑的精神财富。秉义和周蓉依仗所学,并真正的运用到生活中去改变自己和别人的命运。反观老三秉坤,因为自小读书就不好,选择了在家里维护一个家的中心人物。他踏实善良,淳朴厚道,但是这辈子也都是在市井生活中悲欢离合。还有他一同的发小(除去吕川,向阳之外),文化程度不高,在解放初期,在文革时期,在改革开放的时候,生活依旧为柴米油盐而争吵不休。
读书不一定会大富大贵,但是至少会让人更趋于冷静和比别人更能敏锐的抓住机会。也不是说不读书就不能成功,这个世上读书并不突出却能成功的也有。但是读书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特别现实国家实行九年义务之后,读书的覆盖率大幅提升。只要你愿意读书,就不可能没有读书的地方,学校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每一个阶段都是一种见识,有能力选择更好的大学,造就更好的人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吧,在这个还能靠读书而有无限可能的年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