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tingju_Huang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論思想啟蒙的重要性】

tingju_Huang
·
·
原來打破四面牆之後稱作思想啟蒙

國高中時我讀的是私立學校,是一所整個學校都在倡導升學主義對於人生選擇有多重要的教育場域。如果要談思想,我要先從高中開始說起。

如之前的貼文所說,高中的班導是一位非常食古不化,頌揚且強調傳統思想的女性教師。為什麼要強調「女性」教師呢?因為自高一下進入她的班級之後,因為我愛美而畫上「淡妝」(如眉毛、淡淡的粉底、不明顯的口紅),被她以學生應服從紀律之名冠上花枝招展的名號,成為她在上課之餘能夠諷刺的對象;穿著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不過只要是穿裙子,我們就必須嚴加自我審查,檢查自己是否看起來「不檢點」,故我們班幾乎沒有人敢穿裙子。

撇除她做的其他一切荒謬又不和教師規範的事不談,她影響我最多的勢必是「思想」。這裡不是指她啟蒙了我,反之,她從裡到外限制了我,就像四面牆一般堵住所有出口。當四面牆在你身邊久了,其實會習慣他們的存在,不再懷疑他們為何存在,又他們能否被打破。

她要求我們的是服從、服從再服從。

「老師說什麼,作為學生就應該遵守。」或許是刻意遺忘,但現在實在難以想起她都對我們說了什麼話。不過大約都是學生要乖、要順從、要聽話,而此意即是成績要達到標準、不要交男女朋友、不要「過度」打扮、不要違抗老師、盡量不要做額外的社團活動除非你是班排前10、不要提「為什麼不行」、不要想抵抗權威,否則她必定會反咬你,等等。

當時的我心想,我只要乖就好了。何況是「質疑」,想都沒想過。軍事化的教育彷彿吞噬了我,高中三年生活在被鐵鍊拴死的牢籠中,我卻渾然不知、毫無察覺。甚至還可以說,很快樂。那時大概就是除了讀書,就是出去玩吧,簡而言之就是沒有煩惱。這個環境不打算教我「跳出框架」思考、沒有教我反抗體制,反而是努力地把我塞進這個框框當中。他們沒有想要讓學生有思想,學生只要有成績,學校就有錢賺。有思想幹嘛?它只會搗亂這個體制。

當時,讀不喜歡的書讓我深感痛苦。所以我一直認為我想要讀好玩一點的科系,想要讀傳播與媒體的科系。


幸好,實在是幸好。

來到大學之後完全是另一個新世界,是一種「原來世界那麼大」的獲得救贖之感(就是這麼中二)。還記得第一堂上的是郭力昕老師的《電影與政治》,我無法想像自己原來能夠真真正正快樂地學習,沒想過自主學習原來能夠如此地滿足和幸福,甚至在上課甚或讀書是會竊笑的。那種幸福,是我過往從來沒有感受過的經驗,力昕老師可能也不知道他是啟蒙我的老師。(偷表示我的喜愛)(這邊只是舉例啟蒙的老師,因為之後還有很多很讚的老師。)

他與上述那位老師是天差地遠的教育者,力昕在課中不斷強調自己和學生並沒有階級之分,總希望我們喊他力昕就好;反之,高中的班導希望我們能夠待她為皇,臣服於她的權威再好不過。前者並不是說說而已,除此之外,他在課堂中不斷向我們提問、希望我們反思他的論述、質疑他的說法,再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就是批判。以上四點都是過往18年的生命中從未體驗過的經驗。

那種震驚的程度到現在餘悸猶存。

我從不知道原來我可以挑戰象徵「權威」的老師、可以提出質疑、可以表達「我」的觀點。我以為我只要扮演聽話的學生角色就好,以為沒有自己對於社會的觀點很正常、以為我很小很小,有沒有想法並不重要。當個溫順的人就好了。

原來四面牆被打破的過程,就稱做思想啟蒙,這些質疑和批判讓我能夠建立對於社會的觀點。而我很幸運能夠遇到這麼多鼓勵批判自身的教育者,老師是誰和教育場域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真的太重要了。

所以每當以前的同學說你現在怎麼差那麼多,真的很尷尬,以後決定都用「因為我被啟蒙了」這種中二的說法回應吧。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