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喜劇之王》:周星馳的悲劇 (中)
[上集在此]《新喜劇之王》被很多觀眾評為「爛片」,當中少不免和已成經典的《喜劇之王》比較。周星馳已退居幕後,繼續藉電影提携新人,但鄂靖文作為女主角,沒有當年張柏芝的驚為天人之感;飾演「女版尹天仇」如夢,其演技亦和當年周星馳有明顯距離。《喜劇之王》尹天仇在片場被辱罵、討飯盒被奚落之時,周星馳那種尷尬地強作體面的神情,是鄂靖文在同樣受辱的場口中演不出來的。然而主要的責任還是落在創作者周星馳的編排之上;尹天仇是悲喜集於一身,但如夢的故事線差不多全是悲劇,鄂靖文的演繹也不是喜劇性的。
要算當中好笑的,就是她去整容卻擺烏龍,變了巫婆樣子。真正的喜劇部份落在過氣演員馬可身上,由中國著名諧星王寶強飾演,在「變了男人的白雪公主百感交集大爆發」一場戲中戲裡,稱職地演繹出周氏喜劇中常見的「壞演技」和「醜怪」兩大元素。然而馬可在敘事功能上其實只是一個配角,他和如夢的互動有推動情節的功能,但缺乏深入的情感交流,更遑論喜劇火花。
周星馳解釋過,他挑選林允當《美人魚》的女主角,是因為她夠搞笑。但當他選擇鄂靖文主演《新喜劇之王》時,猶如決定把電影的喜劇性讓位於悲劇性。很多喜劇都想做到笑中有淚,但它們的做法是在劇本編排上把喜劇和悲劇/感人情節拼貼在一起,例如前三份二劇情推砌笑位,後三份一則轉變為悲情。差利作為喜劇電影的頂峰,則是在同一場戲中把喜劇和悲劇元素交織在一起,讓觀眾的情緒快速起落如過山車,以笑位平衡感傷情節,以免落入煽情。余君偉認為周星馳在《國產凌凌漆》中「睇鹹帶取子彈」一場戲中也達到這種悲喜緊密交織的境界,但在《長江7號》中則失去了這種情緒上的平衡,悲情太過[7]。周星馳把搞笑任務交給徐嬌飾演的兒子周小迪和動畫合成的外星狗七仔,自己則嚴肅地演繹老實的慈父周鐵。雖然戲裡也有父子苦中作樂的時刻,但他做苦工與意外身亡的情節並無笑料作平衡,有別於《小孩子》裡的差利「設計呢個角色性格嚟講呢係有啲佻皮」。
周鐵這種口硬心軟、守舊又善良的老實人父親角色,在《新喜劇之王》中延續。對如夢來說,最關鍵的的情感交流戲份,除了她和「男友」查理雨中對質的一場,主要落在她與父親的緊張關係之上。電影結局,他在頒奬禮上看到女兒成名前被「糟質」的片段,心痛落淚,戳中不少觀眾的淚點 — — 這就是煽情了。但這場戲的設計仍帶著悲喜交集的層次感:不再是臨時演員的如夢和其他觀眾一起回看這些片段,哄堂大笑,全因帶著喜劇的距離;不過周星馳把焦點放在滿眶熱淚的父親身上,加上傷感的配樂,「笑」只是用作反襯。
真正悲喜交融的一場,也是落在父親一角之上。他反對女兒繼續追尋演員夢,全因不忍女兒受苦。他到片場遠遠看到女兒被欺凌,想為她討回一個飯盒,找場務對質。但他也是一個弱者,雖保持著凶猛的氣勢,對年輕力壯的場務全無威脅,一邊罵一邊動手,竟然是自己打自己。這是荒誕情景的喜劇性翻轉技巧,要觀眾意想不到,但「自我爆樽」這驚喜的底蘊是弱者的悲哀。悲劇和喜劇在這一幕渾成一體,有別於那些只是把搞笑和感傷情節拼貼在一起的編劇法。
悲喜劇的雙重性亦見於坊間有關《新喜劇之王》的「暗黑結局」論。有些觀眾認為如夢在車禍之後已經死去,之後事業成功的情節是她的夢境或幻想。其中一個主要線索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作為主題配樂,其多個結局有悲有喜,暗示了如夢的命運並不必如表面看來正面。有影評人表示這是過份解讀,或正顯出劇本紕漏,但周星馳被問及此事,他的回應透露了作者原意:「我覺得你可能沒有死,就是在你撞車那時進了醫院,就昏到了,作了一個夢,一些夢裡發生的事,最後都就美好的事,有沒有這個可能呢?」[8]換言之,他沒有表明如夢真的成功了,也沒有否定她死去的可能性,更補充了「昏迷發夢」的解釋。那麼《新喜劇之王》就是「有喜劇元素的悲劇」多於「有悲劇元素的喜劇」。
我認為,周星馳再次示範了「巴黎鐵塔反轉再反轉」的拿手好戲。「反轉再反轉」是他創作的一道殺手鐧,常見的方式是:先讓觀眾看到 A;然後揭破 A 原來是一個偽裝,其實是 B —— 未完,後來再反轉 B —— 到頭來真的是A!在這些連環的揭破及反轉過程中,包含著豐富的劇力與笑料。以《食神》為例,史提芬.周這個「食神」囂張跋扈,其實連刀也拿不穩(揭破/反轉),但最後他「歸位」,原來是貨真價實的食神(再反轉)。
《喜劇之王》裡,柳飄飄一出場是純情的女學生模樣,借用了張柏芝在檸檬茶廣告的玉女形象,怎料鏡頭一轉,揭露原來她是夜總會以「學生妹」造型當舞小姐,濃妝艷抹、猜拳喝酒,更讓觀眾聽到她本人的「鵝公喉」。純情學生妹是假的,舞女是真的(反轉)。但柳飄飄的舞女身份也是「演」出來的,她本來真是純真少女,被迫為娼,因尹天仇而重新相信愛情,她便不再當舞女了。她和尹天仇一夜溫馨,在晨光中醒來,回復純情少女的狀態(再反轉)。
在《新喜劇之王》中,「反轉再反轉」進入了更深入的層次。很多喜劇是對悲劇/嚴肅題材的戲仿(反轉),其中周星馳最拿手的就是顛覆典型英雄形象,從賭神到鐵金剛都是他戲仿的對象。成名之後,他更在《大內密探零零發》及《97家有囍事》自嘲「演技表情做作,略嫌浮誇」及「重複自己」。但在感傷主導的《新喜劇之王》裡,對片名中「喜劇」的反諷比《喜劇之王》更深一層,悲劇反過來「戲仿」喜劇(再反轉)。這齣戲表面看來是大團圓結局,因為要配合於賀歲片檔期上映;但在馬可出演的戲中戲裡,本來是「向張徹致敬」的盤腸大戰血腥Cult片,因為「賀歲片」的原因而用上火腿腸作道具 — — 這就是對《新喜劇之王》的自嘲。
(待續)
[原載於《香港電影2019:時代影像》,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