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療課程初體驗後續-找尋助攻進夢鄉的好方法
距離第一次參加芳療課程已過了一個多月,在體驗課程帶回來的「一夜好眠」精油無果後,陸續再入手三瓶精油,分別是
真正薰衣草
佛手柑
安息香
其共同功效都可以讓人放鬆與助眠,而這些精油裡最陌生的就屬安息香了。
「安息香是隻略帶香草味的精油,有安撫情緒及幫助睡眠的效果。」店員這樣介紹著。
以文字將精油描述得再動人,都比不上人體五感的直接感受。那略帶甜味的香草氣味,細膩中帶著溫柔,讓我在試聞的瞬間便決定購入。
晚上我混和著安息香、薰衣草及佛手甘精油一起擴香,聞來甚是舒服且倍感放鬆。我喜歡安息香的味道,便好奇它除了助眠及放鬆之外,是否仍有其它功用?上網一查得到以下結果:
。古代馬來西亞將安息香作為薰香,也用於宗教儀式驅逐邪靈
。在中東它被用於宗教儀式,以驅除邪靈和淨化空氣
。在古埃及它被認為是一種神聖的油,被用於宗教儀式和典禮
這意料之外的精油功效讓我思慮著,下個月應該適合用得頻繁些。
先不管意料之外的作用,回到助眠這個主題,安息香精油是否可以達到助眠作用呢?經個人實驗幾天,放鬆有感但助眠效果遲遲未感受到。
即然嘗試過不同精油仍無法體會到助眠效果,那我便改以透過科學角度認識睡眠這件事,或許能找到其它解決方法。
維持人體正常睡眠循環的三個好朋友
睡覺是人體的自然生理機制,人與生俱來就有著自動入眠的功能。而維持身體正常睡眠循環主要來自三個好朋友的分工合作,他們每日一起維持人體睡眠機制,假設其中有一者生病,就會影響睡眠。這三個好朋友分別是色胺酸、血清素以及褪黑激素
色胺酸:製作血清素的重要原料,人體無法自行產生,需要透過飲食獲得。
血清素:一種讓人感覺快樂、幸福的神經傳導物質。負責穩定情緒、促進消化、並在晚上時轉化為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用於鎮靜大腦進而誘導睡意的荷爾蒙。只有在黑暗中才會將血清素轉化為褪黑激素。
因此若平日能做一些幫助色胺酸、血清素及褪黑激素生成的事,那或許能解決掉大半睡眠不佳的問題。
失眠的另一個常見原因-壓力
某次醫生把完脈後便叫我要試著放鬆心情。
我納悶地問醫生,都不熬夜加班了,還不夠放鬆嗎?
醫生笑笑地告訴我,壓力與你所處環境無關,而是與你心境有關。有很多人就算退休了,心仍處在備戰鬥狀態!每天規定自己6點起床,安排一大堆行程還要使命必達,就算從工作上退休了,心還是很累。
我懂了!心態決定壓力大小。
但話說回來,壓力確實是個無所不在且不甘寂寞的討厭鬼!只要它一出現除了會干擾睡眠循環之外,還會影響很多地方,例如壓力會讓杏仁核引發不愉快情緒影響食慾腸道,接著讓海馬迴產生心裡陰影,最終影響自律神經。而自律神經只要一受影響,人就會混身不對勁,其中一項便是無法正常睡覺。
吃藥是解決失眠最好的方法嗎?
除非特殊案例,我個人不支持透過吃藥來處理失眠這件事。台灣有1/5的人有失眠困擾,開立安眠藥處方箋率是亞洲之冠,若不是身邊開始有朋友正在吃助眠藥,我確實未曾注意過這個領域的訊息。
朋友曾提過長期睡眠不佳的她,服用醫生開立的「利福全」藥品才能讓她安穩入眠,朋友還表示這是助眠藥不是安眠藥。什麼是助眠藥?我挺好奇原理是什麼的。
【利福全】
。用途:用於預防治療癲癎、恐慌、緩解焦慮、肌肉鬆弛、助眠的處方用藥。
。原理:透過抑制或調整中樞神經系統來達到鎮定作用,例如GABA。
。類別:屬於苯二酚(Benzodiazepine)類安眠藥
*註:朋友有誤解,利福全是安眠藥不是助眠藥。
看來是款舒緩焦慮的安眠用藥,那GABA又是什麼?
GABA:一種抑制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負責在大腦與脊髓溝通過程中,調控焦慮、緊張、壓力及害怕等情緒,簡單來說就是幫助和緩情緒,進而幫助長穩睡眠。GABA來自於飲食中的蛋白質,只要有正常飲食習慣都不需特別補充GABA。
如此一來便能理解為什麼此藥對朋友有作用,因為朋友一直處在工作、家庭的多重壓力下,緊張焦慮總是伴隨左右;然而飲食不正常、從不運動也是她的日常狀態,或許調整日常生活方式便改善睡眠也說不定。
科普完上述知識後,發現其實可以改善睡眠的方式不少,且對芳療提倡能幫助人達到放鬆及助眠功效,更多了一層理解。
芳香分子可以作用於海馬迴、杏仁核、下視丘、大腦皮質額等部位,進而影響記憶與情緒,嗅聞精油有助腦內血清素、多巴胺平衡,也有助大腦穩定於警醒而平靜的狀態。-台安醫院。羅佳琳醫師-
幫助睡眠最有效方式
壓力確實會影響失眠,不過改善的方式卻不只有透過吃藥才能解決。雖然精油在睡眠上對我沒有直接幫助,但放鬆效果是顯著的!
另外上述所提到的均衡飲食、吃維他命B、運動、關燈睡覺….等事項,個人一一試過後,發現幫助睡眠最有效的方式,是曬太陽。只要當天中午有曬10-15分鐘的太陽,當晚便能獲得好眠。
原來一直以來睡不好的原因是躲太陽躲得太好,讓血清素分泌不足,連帶影響晚上褪黑激素也分泌不足導致。果然知識就是力量,知識還讓我愛上夏天的太陽。
感謝以下參考資料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400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7713
https://www.taic.mohw.gov.tw/?aid=509&pid=88&page_name=detail&type=1144&iid=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