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美秀的小兒子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我的疫症生存報告|想當一個,更瞭解中國大陸的台灣人

美秀的小兒子
·
·

作為1980世代出生的台灣人,自己和身邊絕大多數朋友的政治和兩岸立場是站在共產黨的對面。這次的疫情在朋友群組中也充滿對於對岸政府相關作為的批判。但是,在極權政府底下14億人民的真實樣貌,作為一個普通的台灣人卻很難有機會看見。在這裡,大多數主流媒體出自於自身的立場和利益,選擇性地呈現中國人的模樣,無論美化或醜化,都讓政治光譜兩端的台灣人離真實現況越來越遠。

Matters替我開了一扇窗,作為回饋,響應了站方徵文活動,也希望讓兩邊態度相對開放的朋友們能增進對彼此的理解。

1. 你在哪座城市?2020年的除夕,你是怎麼過的?

台北出生長大、台中工作成家、爸媽老家在台南、老婆娘家在彰化。

農曆年固定要跑一趟台灣南北折返跑(台中→台北→台南→彰化)的行程。

2020是媽媽因為癌症離開我們的第2個農曆年,除夕上午先用現成的水果餅乾和哥哥預定的外帶年菜拜了祖先,接近午飯時,住台北的二叔一家,照常帶著早上現煮的菜色來會合,加上酒櫃開了一支好威士忌,除夕中午吃得比晚上豐盛是我們家的過年習慣。

飯後,平輩們照慣例合買了近2萬塊的刮刮樂讓大家一起試手氣,結果也一如往常的幾乎都拿去做了公益;賠了錢心裡不會有怨懟,畢竟這是過年嘛。

即便爸爸跟二叔都是年前甫由深圳返台過年的台幹(在對岸上班領台商薪水的受薪階級),但除夕當天,疫情完全沒在我們的談論話題中

2. 你的口罩儲備有多少?講一個關於口罩的故事吧,你親歷,或者聽說的都行。

跟老婆都有鼻子過敏的毛病,而且平常去電影院還有搭高鐵等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合都有戴口罩的習慣,口罩對家裡來說就像衛生紙一樣,是會去賣場固定補貨的日常生活備品(話說前幾天台灣有人開始囤積衛生紙,無知對社會的威脅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混亂不下於病毒),目前家裡尚有4盒庫存。看著路上在藥局門口排隊等著購買實名限額口罩的人們,第一次體會到在資本主義社會擁有比一般人還多資源是什麼感受。

在口罩短缺的現在,前陣子台灣一間連鎖文具批發業者公告要免費發送50萬個口罩,雖然發的只是一般防塵而非醫療等級口罩,在新聞上仍看到各家分店都排了長長的人龍等待領取。有記者訪問民眾詢問是否知道領的不是醫療口罩,受訪者先愣住了2、3秒,才回答反正也買不到先擋著用也好。

處在疫情尚屬控制階段的台灣,我還能用詼諧的態度看待這個有點小荒謬的日常。

3. 疫情有直接衝擊到你的生活嗎?如果有,講講是如何衝擊的吧。

「衝擊」一詞比較負面,想到的是相對較中性的「影響」,其中有幾個層面:

首先是個人衛生觀念變好,現在吃飯前、出門回家、上完廁所都認真用洗手乳搓個30秒,沒認真洗還會有罪惡感;日常較常碰觸的物品如手機、杯子、滑鼠...等,現在每天也乖乖地用酒精擦拭。

但休假日出門的頻率變少,都跟老婆龜在家打電動(原本有PS4又多買了SWITCH,聽說因為停工之後SWITCH也要缺貨了)。即便出門也是去戶外曬太陽,儘量少去室內場所,畢竟踏入一個大家都戴口罩的空間,那種世界果然不對勁的感覺會更強烈。

最後則是工作上,初六開工第一天上班全公司都收到總經理的信件,告訴大家多用電話和mail溝通,減少實體會議頻率。這麼一個減少時間浪費增加工作效率的德政,竟然得要靠疫情才能實現。

4. 疫情發生後,最令你意想不到、或對你觸動最大的一件事是什麼?

本來想到的是武漢台商返台的包機,被國民黨的買辦們和對岸對台單位上下其手搞政治操作,搞得全台灣難得同仇敵慨的事。但想想依他們平常的作為,也稱不上意想不到了,頂多就是被看破手腳,而且是又一次。

真正觸動我的,是李文亮醫師過世的事,更精確來說,是這個官媒口中從造謠者變成英雄的一個普通中國人過世後。其他中國人的反應。

即便個人的兩岸立場站在統一的另一端,但一直很想瞭解在我們眼中被極權政府所統治下,那些還能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中國人民們真正的想法。以往最常瀏覽的平台是知乎,裡面的論述品質和內容相較於翻牆出來四處戰的小粉紅來說,明顯較為中立客觀;但總在字裡行間透露一種即便採取開放立場也不能太放,不然社會會亂的這種維穩價值觀,不知道是長期的共產黨教育已經把這種思維融入每個人的思考脈絡,或是下意識的自我審查所造成。

這次疫情讓我接觸到Matters這平台,幾篇武漢封城日記用很生活性的文字呈現了普通人當下的真實生活樣貌以及對現況的想法,中國人不再只是央視、人民日報、新華網那般的樣版面貌,也不是張牙舞爪展現愛國熱情卻被台灣人當笑話在看的小粉紅,而是同樣會對政府作為感到不滿進而提出批判(即便很隱諱)的一般人。

有幾篇講述李醫師事件的文章,除了提到言論自由這個既然號稱先進國家,民眾即該具有的基本人權外。更將目標指涉到了國家治理層級:大家都覺得政府有不好的地方,那為什麼人民沒有權利去監督治理政府的人?資訊不透明造成現在這種封區封城警察公安四處抓人隔離的荒謬景象,那為什麼悲憤的眾人不會群體有所作為?

「警察只是按要求訓誡,主播只是按稿子播報,後台只是按上面意思刪帖撤熱搜。大家都認為自己是好人,一切是生活所迫。只有當每個人都敢說「我拒絕撒謊」,「我拒絕執行」的時候,我們才不會在某一天求助無門,走投無路,像狗一樣地死去。但你敢嗎?你不敢。所以請記得,無論這個世界最終爛成什麼樣子,都是在我們的默許之下完成的。」
引用自《輿情觀察:李文亮去世後互聯網上的一夜》©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5. 你覺得疫情會很快過去嗎?如果不會,你打算怎麼安排接下來的生活?

照目前所知的傳染情況,台灣即便有著較嚴謹的防疫制度,也只是在跟時間賽跑,希望能在疫苗或解藥開發普及前,儘量延後社區傳染的發生時間。

這段時間就持續顧好個人跟家人的衛生,關心政府對疫情的相關措施並積極表達意見,好的就發聲支持,覺得有問題的就去官方專頁質疑。

民主社會很沒效率而且容易看起來亂糟糟,但當人民對公眾事務的意見共同匯聚成一股聲量後,社會都會看到,政府也不能假裝沒看到。

6. 你從哪裡獲得有關疫情的最新信息,可以列出三個你最常看的來源嗎?(若是臉書專頁、微信公號,Twitter帳號,請儘量具體列出)

  •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官方line帳號、每天固定召開的疫情說明記者會、PTT的nCoV2019板
  • 中港澳:端傳媒、Matters、BBC中文網

7. 你每天花多少時間來刷疫情消息?你相信你看到的消息嗎?一般是什麼因素會令你產生懷疑?

從對岸疫情爆發開始陸續封城後,每天約有半小時至1小時瞭解疫情狀況。

接收到的每個資訊都會確認作者、平台、訊息發送時間,還有其他人對這則消息的反應與回饋,來評估這則消息的參考價值與可信度。

演算法、同溫層和訊息選擇性被過濾,會造成一種資訊越多反而讓我們可以知道的事情越來越少的弔詭情形,是這個世代已經面臨到的問題。

8. 疫情影響了你與他人的關係嗎?比如家人、朋友、鄰居或網友。

大學有一位做事幹練還邀我一起選系學會正副會長的學姐,畢業10幾年其實很少聯絡,從FB看到她這一年陪著外派的先生到深圳生活。從過年前就很頻繁地分享疫情相關資訊,起先出於關心問候她疫情的狀況,後來交流了很多對於對岸情況的意見,也會彼此分享很有參考價值的訊息,真心覺得自己找回一個值得交往的好朋友。

深圳傳出封城消息那天,傳訊問她狀況如何。

「謝謝你,我焦慮到晚上想揍老公!」
「依你的肉體強度,記得手下留情。」
「先威脅,讓他感受壓力」

很好,幽默感還在。

9. 疫情讓你遭遇了什麼倫理難題嗎?如果有,是什麼?

目前沒有,希望不會遇到

10. 等到危機解除,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其實有兩件事:

  • 看看那時的中國有沒有什麼樣的改變。
  • 帶爸爸去日本玩。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