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对比SARS,你应该知道的几个问题
武汉封城前夕离城的病毒学专家管轶接受财新采访时说,封城的黄金时间已过,实际效果存疑,因为不少人已离城回乡过年,保守估计,武汉肺炎感染规模“最终可能是会是SARS的10倍起跳”。
http://www.caixin.com/2020-01-20/101506222.html
现在看,管轶当时说的话的确“很不准确”,比如他预估总感染人数将是SARS十倍起跳,现在看显然估计的太保守,不靠谱!
我们来梳理下新冠病毒与SARS的异同
这种病毒有多危险?
为了评估这种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风险,有三个参数需要了解:
传播率(Ro)——单个病例中新感染的人数
致死率(CFR)——导致死亡的病例的百分比
确定是否可能出现无症状传播
武汉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如何?(Ro)
病毒的攻击率或传播率(疾病传播的速度)是由它的繁殖数(Ro)来表示的,它代表了从一个感染者那里感染疾病的平均人数。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Ro高达4.08。这一数值大大超过了世卫组织1月23日作出的1.4至2.5之间的估计值,也高于最近的估计值3.6至4.0之间和2.24至3.58之间的估计值。初步研究估计Ro在 1.5到3.55之间。
根据这些数字,平均每个新型冠状病毒病例将产生3到4个新病例。
繁殖数量低于1,疫情将逐渐消失。
相比之下,普通流感的Ro是1.3,而SARS是2.0。
武汉冠状病毒的致死率(病死率或CFR)
在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型冠状病毒的致死率估计为2%左右。然而,它指出,在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感染的情况下,要确定死亡率的百分比还为时过早。
此前估计这个数字为3%。
根据流行病学家的说法,死亡率会随着病毒的变异而变化。
作为比较,SARS的病死率为10%,MERS为34%。
潜伏期(出现症状所需的时间)
新冠状病毒(2019-nCoV)的症状可在2天或14天内出现(估计范围从2-10天、2-14天和10-14天不等),在此期间病毒具有传染性,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无症状传播)。
冠状病毒病例的年龄和病情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NHC)的数据,大约80%的死者年龄在60岁以上,其中75%的人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月27日发布的情况报告:
- 在中国以外地区发现的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5岁,从2岁到74岁不等。
- 71%的病例为男性。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常见问题》中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新冠状病毒更容易感染老年人,还是年轻人?”
- 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感染这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 老年人和有病史(如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的人似乎更容易感染这种病毒。
世卫组织风险评估:全球紧急情况
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冠状病毒爆发为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比较
- 据估计,世界上每年有29万至65万人死于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并发症。这一数字相当于每天有795至1781人死于季节性流感。
- SARS(2002年11月至2003年7月):传播到29个国家,导致8096人感染,774人死亡(病死率为9.6%)。考虑到SARS最终在中国感染了5237人,武汉冠状病毒在2020年1月29日超过了SARS,当天官方确认有5974例新冠状病毒(2019-nCoV)。一天之后,1月30日,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甚至超过了2003年全球最终统计的8096例SARS病例。
- 中东呼吸综合征(2012年)导致2494人感染,其中858人死亡(病死率为34.4%)。
资料来源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状况报告 - 世界卫生组织(WHO)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situation-reports/
疫情通报-中国卫健委(NHC)
http://www.nhc.gov.cn/xcs/yqtb/list_gzbd.shtml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流行病学参数的早期估计和流行病预测 -Jonathan M.Read等人,2020年1月23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23.20018549v2
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早期传播能力评估-哈佛大学 2020年1月24日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524675
对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中国武汉爆发的最新了解-医学病毒学杂志,2020年1月29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jmv.25689?af=R
估算中国2019nCoV的有效繁殖数——曹志东等,2020年1月29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27.20018952v1.full.pdf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