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垃圾时间”和俄罗斯女副部长的“叛逃”
最近一段时间,有个词语颇为流行,叫做“历史的垃圾时间”。蛮多图文都称来自米塞斯。实际上,我搜遍米塞斯所有著作都找不到“历史的垃圾时间”这一词汇。(能在米塞斯原著里找出“历史的垃圾时间”这个词汇的,欢迎来打脸)
英文圈里也很难找到这种表达,“历史的垃圾堆”倒是耳熟能详。所以大概率这是简中圈的词汇发明,发明者可能还是个喜欢看球赛的,毕竟最常听到“垃圾时间”这种说法是在看球赛的时候。而简中圈之前便有个著名的词汇发明—“白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简中人创造力的体现。
但是网络所传播图文常常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对“历史的垃圾时间”的定义:“当某段历史正处于违背经济规律、个人又无力改变、且必然走向失败的阶段”。按此定义,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都属于“历史的垃圾时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奉行的都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可不是“违背经济规律”么,最终不是都走向失败了么?既然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历史的垃圾时间”,那么再一次进入就没什么“石破天惊”之处了,而这又明显有悖发明这个词汇的初衷。
如果我们换个思维,“历史的垃圾时间”可能就是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体育场上有垃圾时间,那是因为比赛时间是固定的、比赛是注定要结束的;而历史时间是固定的吗?历史有注定要结束的时间吗?
另外一方面,这个表达内含的“放弃”倾向让我有些警惕。因为这有点像是在说:“都进入垃圾时间啦,还拼个什么劲呢?拉倒躺平才是明智的!” 这和网络流行的那句“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颇为类似,都暗藏着怯懦和猥琐的鸵鸟心态。
羽戈所给出的四点建议让人激赏。这四点与他这许多年来所宣扬的“大道不行、各尽本分”理念完全一致。
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我太过“较真”了。就一句网络流行语,至于又是考据又是分析的?然而,这正是我对时政圈、尤其是自民派时政圈感到最不满意的地方:缺乏求真、求证的理念和精神。
比如说这几天各个微信群都在发的这个消息:
这个女副部长的名字罗马化是Tatiana Shevtsova,中文译名一般作“塔季扬娜·舍夫佐娃”。
舍夫佐娃2010年8月被委任为俄国防部副部长,主管财政,2011年军衔升为大将,是当时唯一的女性大将。2012年绍伊古入主国防部,舍夫佐娃意欲辞职却被留任,2024年6月17日被解职。
近几日,网络上传出舍夫佐娃携巨款逃至巴黎的消息。不过这一消息仅限于X、微信等自媒体,并不见于任何正规媒体。但简中圈除了少数几个人在传播这一消息时会严谨地加上“网传”,大多数人把这消息当真,相关的图文、公众号、视频言之凿凿,懒于思考、惰于查证。
在胡友平遇害一事上也是如此,什么“天皇下令给予日本国民身份,牌位放进靖国社”这种明显胡说八道的、甚至严重点说属于栽赃陷害的东西都在传,一句“判断力堪忧”都不足以形容。现在又在传胡是基督徒的消息了。
如果对于信息,不是首先关心其真伪,而是本能地根据喜好来接受和拒绝,那么这样的“自民派”和“粉红”就思维同构、是彼此的镜像,两者半斤八两,都是注定要受愚弄的对象。
这种话我之前也说过,吃力不讨好,挨骂还掉本就不多的粉。但“大道不行、各尽本分”不是吗?这也算是我写公众号的本分吧。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