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地活著,淡淡地死去。在看完《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之後
這本書是因為樹木希林拍攝寶島社企業形象廣告的緣分而得以出版,廣告以名畫作〈奧菲莉亞〉為概念,沿用作為這本書的封面,廣告詞「讓我以喜歡的方式死去吧」在當年(2016年)大獲好評。
收錄120則樹木希林生前的話語,從各種媒體的採訪加以挑選,作為人生語錄編輯而成。以人生普遍會經歷的課題為中心,分為〈生〉〈病〉〈老〉〈人〉〈絆〉〈家〉〈務〉〈死〉八個章節。
2018年9月15日,演員樹木希林女士去世,享壽75歲。
生老病死這些命題說的其實都是同一件事,就是「活著」。活著這件事、生而為人這件事,本身就有無限的魅力。在這之外的事物,一個人所能擁有的是有限的,即使想要的再多,沒有能力全部拿走。
用有趣的眼光接受所有事物,愉快地活著,不需要太努力,但也別太消極。比起絕對的正面思考,希林留下的是剛剛好的中庸之道,擁有對凡事都能感到有趣的性格,包括負面的事在內,所有的一切都會成為自己的養分。
如果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首先得跳脫出來,從高處俯瞰自己,理解自己的性格,認清自己是怎樣的人,然後做好全盤的準備。人生沒有想像中那麼長,所以沒必要勉強自己接受不好的回憶,並沒有什麼「非得如此」的規則。
電影導演西川美和曾說「希林女士就是很普通地變老了」,轉述這句話的希林覺得這是一種讚美之詞。不用刻意去粉飾,或是用醫學手段維持年輕的模樣,就這麼一路活下來,變成現在這樣的自己,是很有趣的事。
在變老之後,有很多的採訪提案都想談「衰老」和「死亡」,「多到我都感到困擾了,因為我沒什麼值得說的事啊,問我『對於死的想法』,我又沒死過怎麼知道呢?」與其期待從別人的談話內容裡得到救贖,不如自己好好想想。
讓別人來評價自己是很危險的事,很容易就迷失自我,因此希林從不教孩子們以理所當然的方式看待事物,不過很少人能夠做到,就像人們認為老人就該談衰老和死亡。「應該這樣」、「不可以那樣」、「這樣做是錯的」,活在這些規定裡,人就無法長大。
不只是物品,人也有所謂的「物盡其用」,一個人會因為被放在不同的地方,決定他是發揮所長,還是做無趣的事,雖然這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人都無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
為了求生存,無論喜歡或不喜歡的事情都非做不可。如果剛好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又能以此維生,便值得大大地感謝,要是從最初就只想著「靠興趣吃飯」,那就是狂妄。
想讓自己的人生常有好運,不要將抱怨說出口,從一開始就別讓抱怨在心中成形。從自己的角度來看,期待是「希望事情如自己所想」,可是從對方的角度來看,會是不一樣的期待,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死亡是日常的一件事,不用那麼害怕死亡,而是要珍惜「活著」。期望自己能做到像希林那樣,淡淡地活著,淡淡地死去,在最後說一句「那就這樣囉」,灑脫地離開。
(寫於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