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與東方藝術:禮樂文化

Inward
·
·
IPFS
·


夷陵老祖魏無羨,腰間繫著一把墨黑微亮的陳情笛。笛聲一會兒操控著殭屍魁儡殺敵萬千,一會兒又在青山碧谷中悠揚迴盪著那不可一世的情懷。含光君忘機的棕墨色七弦古琴,能施展姑蘇藍氏的密技弦殺術,除妖於彈指間,也能為君彈奏一曲洗滌靈魂的《清心音》。那日屍橫遍野的戰場上,一笛一琴合奏著的《安息曲》;還有「靜室」內,陳著檀香煙渺,道盡思念的《忘羨》一調,《陳情令》將中國傳統文化中,詩書禮樂的「樂」,推向了國際大眾流行的舞台。

既是古裝劇,不同於現代人見面握手,再見揮手。劇中角色都是作傳統的揖禮 ─ 彎腰行禮時雙手交疊,雙臂上舉。又魏嬰與藍湛邂逅的時空,是在姑蘇雲深不知處「聽學」時。各家子弟慕名來「聽學」,首先就是要學習姑蘇藍氏的三千條家規家訓!這些看似八股陳舊的禮節與規訓,卻在二十一世紀這個時空,由Netflix以十一種語言撥放到全世界,融合在這部同志愛情、古裝仙劍的劇情中,突兀的令人反思。卻也因此默默地在觀者的心中,種下了「禮」的種子。

記得中學時,課本中只要有關儒家經典、禮樂文化,我一眼都不願多看。只覺得八股、迂腐、無聊、令人煩。這段期間的國文或是歷史考試,我大概沒幾次及格過。然而,這幾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深一層的認識,才漸漸體會到它們的珍貴。南懷瑾南師認為,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應該要融合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主義的福利、資本主義的方法,以及中國文化的精神!言下之意是,中國文化的精神是一帖救世良藥。這怎麼說呢?

傳統中國文化大體能以「儒釋道」三字概括,而若再精簡以一字概括,那就是「心」。覺性、心性之學的心。而詩書禮樂、琴棋書畫等藝、禮、規,都是從表象去體現儒釋道「心」的精神。綜觀此次人類文明的歷史,也的確只有中國人將心性之學不斷的傳承與發展數千年之久。這也是我為何在前篇提到,我以為「修道」是中國文化五千年不斷的主要原因。今天我想再藉著《陳情令》與「禮樂」,來顛覆一下你對傳統中國文化的理解。

《禮記‧第十九樂記》:「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根據《論語心解》(宋光宇著),翻譯成白話「禮」就是「天地的次序」,「樂」就是「對天地萬物因諧波共振而來的感應與覺知」。更進一步說,「禮」是藉由模仿宇宙天地之間,各種事務的分類排列次序,以達到清淨人心,讓生活中各種活動能順利進行的方法。「樂」則是藉由音樂來調養內在的心性休養,使人保持能感知天地萬物的能力。目的是培養人良好的德行與覺知能力。若單純地將「禮」看作是成文的禮節規矩,「樂」當作是文人騷客的娛樂感懷,那是愚人的墮落與不理解。

不管是社會上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還是姑蘇藍氏的三千條家規。本意應皆是讓人在生活的各個時空,生命能「定」在宇宙的本質 ─ 「心」。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表面上享受著日新月異的科技進展,內在卻紛亂、惶恐、不滿足,好似與生命的軌道脫節了。與人相處,我們沒有「禮」來表達對他人的尊敬與景仰;與親人互動,我們沒有「禮」來表達對他們的愛與感謝;與自己對話,我們更不知道用「禮」來駕馭內在那匹脫了韁的野馬。

《陳情令》中有可以使人心靜神平的《清心音》,能救人於彈指。反之也有能亂魂失魄的《亂魄抄》,殺人於無形。這正好點出了「樂」的特性。「樂」在傳統中國,它的藝術性是奠基在其對心性的陶冶,使人內心趨於定,遠離亂。比如在周代時期,祭祀首重禮樂。行伍的排列、模擬的動作、音樂的共鳴,都是為了達到使參與者心性狀態齊一,與天道感應。

我自己也很喜歡佛教在中國發展出來的「梵唄」。曾經天時地利人和,在法會中我的身心受到極大的震盪。有一種說法是,聆聽一國流行的音樂,你就可以判斷一個國家是否即將衰亡。《樂書》中有段:「鄭衛之音,亂代之音... 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試想音樂影響人心,人心反映曲調,亂心亂樂,國家焉能昌盛?

曾經聽過有人評價中西的繪畫與音樂,以為西方不管是繪畫從寫實到抽象,或是古典樂的開合粗細,可澎湃也可綿延,成就都比東方來的偉大。我覺得這是在拿蘋果跟橘子比較了。西方的藝術,非常嚴謹,重視結構;而中國的繪畫不能寫實細緻,音樂不重綿密堆疊,是因為古人懂得:生命的實像不可說,不可描繪。要以空,以喻,以離一切相來契入。中國的藝術,是在這樣的生命體悟中被實踐與傳承。

文底一幅張大千的仿八大山人鳥與石,也許能做一點對照。此石或像石,或像灌木;此鳥或像鳥,或不像鳥;那花或像花,也或像樹。禪者觀畫,或許會因此想到《金剛經》所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寫到這裡,我只想對讀到這裡的你、墨香銅臭、以及《陳情令》所有的劇組人員,在心中頂禮,深深一揖。忘羨一曲遠,曲終人不散?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Inward旅居夏威夷檀香山。此時的生命有三個主題:「禪」、「生活」與「建築」。在此紀錄我的修行路(如果還有個路好談!?)、讀書筆記與生活思考。很高興認識你!
  • Author
  • More

[週記] - 32.3 - 主力的思維

[週記] - 32.2 - 計

《陳情令》與情愛:回眸一聲不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