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短記]《日暮》Sunset

Alfredo
·
·
IPFS
·

《日暮》Sunset / Napszállta (2018)
導演:László Nemes

[5/10]

2020/5/26

看的其實是片商的試看片,一直考慮要不要進戲院重看一遍,這極度需要大銀幕體驗的電影,有點可惜在台北只有幾處小型放映廳上映。

如果看過導演轟動影壇的前作《索爾之子》,就可以想像《日暮》可能是怎樣的光景。依然是大量的長鏡頭近距離跟拍,晃忽的角色特寫配上不時失焦的環境背景與眾聲紛雜的口語。如果前作「集中營」的物理和心理概念為其極限形式找到了理據,《日暮》其實是更擴展了這形式所能包含的意義,將二十世紀初的歐洲營造為一個巨大的主題樂園幻境。

這多少有點像導演師承的匈牙利電影大師貝拉塔爾的作品如《鯨魚馬戲團》(寓言式的長鏡頭暴亂場景),或是蘇古諾夫的《創世紀》(將時代與歷史抽象化的電影旅程)。也讓我想到達頓兄弟幾部將後頸跟拍玩到極致的寫實主義作品(如《兒子》《美麗蘿賽塔》),或者更通俗淺顯、電玩化卻可能更接近本片的《1917》。

我一個個人的聯想反倒是去年看過的《莒哈絲的漫長等待》,在那部片中的部份段落,鏡頭取景刻意將時代重建的場景切到構圖之外,只留下視角餘光,讓個人私密視角與時代環境透過對抗張力產生了既抽象又寫實的效果,極為類似《日暮》幾乎在整部片不斷在做的事。

上述的作品都試圖在情節戲劇與極端形式間取得平衡,鏡頭越長越慢越張狂,故事就得越簡化越直接甚至越抽象。就我目前看來《日暮》的問題就在於此,這部片有個看似複雜懸疑的故事設定,大量的人物、事件、秘密不斷揭露,但影片的形式幾乎完全虛化了所有的戲劇,電影要求觀眾從象徵意義上進入,但卻又不斷在情節層面上放入訊息,這個角色講了一些話,那個角色透露了一個線索,在不停流動的鏡頭運動和壯觀的場景中,女主角只能最低限度甚至完全無法對四周環境做出任何邏輯上合理的反應,我們跟著她一起觀看,也不時回望她若有所思、疑惑、疲累的表情。

這就像是一場遊戲直播,只是沒有互動遊玩的部份,所有的人都以NPC的方式出場退場,連女主角本身也不例外。你無法從現實層面去理解這部電影,但電影又不斷提醒你這裏有角色那裏有情節,直到你無法再關心為止。《索爾之子》的集中營概念顯然很難直接轉換成《日暮》中的歐洲衰亡,女主角的現實存在感也及不上比如《鯨魚馬戲團》《兒子》中透過展現肉體勞動(以及暗示其心靈思索)來定義出的角色。

然而本片在作者野心與創作概念上或許還是勝過《1917》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一鏡到底的特技企圖,其中所有的形式都是為了提示出影像之外更巨大的幻境,一個曾經存在過的歐洲。如果可以將故事從現實中解放,如《創世紀》那般,此等形式才有可能真正的成立。

然而無論成立與否,在這個時代也正在劇烈變動的時刻,電影院的幻境可能看了一場就少了一場,如果心有未甘,總還是值得再去見證一趟。

https://blog-on-cinema.blogspot.com/2020/06/2020-May-review.html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