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苑裡鎮長劉育育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鎮長週記 20241117|在地老化

苑裡鎮長劉育育
·
本週,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們本週舉辦的重要活動:「苑裡鎮長者社會福利論壇:在地老化的一百種可能」。

感謝來自中央衛福部與各界專家、先進,我們的 #在地老化 成果與多面向的豐富實踐備受大家肯定!

--

大家好,我是苑裡鎮長劉育育。

本週,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們本週舉辦的重要活動:「苑裡鎮長者社會福利論壇:在地老化的一百種可能」。

想邀請大家關注這個活動,是因為活動主題,其實是關於你、關於我,關於我們親愛的長輩們,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係的重要內容。

如同我們之前所分享過許多次的,面對超高齡社會的挑戰,我們超前部署,除了發放一千元敬老禮金之外,也選擇做得比發放現金更多一步、更多一點。

過去這一年,我們公所在苑裡推動了富有在地特色的「敬老計畫」:

我們邀集專家學者、訪談在地耆老,針對苑裡長輩在健康、安全和營養上的需求,設計了三種禮包——「保命防跌禮包」、「防災避難禮包」、「營養小農福袋」;

為了讓長者了解這三種禮包的設計理念與功能,我們全體動員,在原有公務之外,巡迴全鎮大大小小據點,共計38場次、接觸25里,和近千名長輩面對面交流,最終交由他們自己票選最想要的方案。

這樣的敬老政策,就如同所有的創新政策一樣,必須面對許多不理解與質疑。我很感謝我的團隊,在過去這段日子裡,不但與我一起奔波、努力巡迴、跟長輩說明方案理念,更要一起面對各式各樣的批評與誤解。謝謝你們。

就在這一週,我們迎來了一劑強心針:來自中央的衛福部呂建德次長,苗栗縣社會處長張國棟以及全台各地的學者專家,一起來到苑裡,給予我們的政策方向最直接的肯定與支持。

呂次長告訴我們,我們在苑裡找出的這條新方向,與中央政府、與賴清德總統推動的「#健康台灣」理念一致。他很支持我們繼續前進,甚至希望我們可以與其他鄉鎮分享 #苑裡經驗 ,讓更多鄉鎮市公所團隊,都能一起找到讓長輩們在地老化的好方法。

論壇的開場分享,我們的主題是「中央地方合力築夢: 建構長者幸福願景的藍圖」,其他的兩個部分,分別是「社區共振,世代共榮: 由下而上的全齡與全民運動」、「跨領域合作,敬老有你我: 社福 x 衛生 x 教育 x 農業」。

這三個標題,便貫穿了我對我們在地老化政策的認識與施政方針。

讓長者安心安老,我們作為基層行政單位,需要來自中央的肯定與支持,這部份已經得到呂次長非常正面的回應與承諾;

再來,良好的在地老化政策,絕對不只是「老人的事」,而是需要全年齡層的民眾努力,從小到老,一起打造一個老有所終的理想大同世界;

最後,面對生命最終階段給予我們的考驗,我們需要每一個領域的專家、行動者攜手合作,才能將事情做得圓滿。我們集結了社福、衛生、教育,以及農業領域的專業青農,一起來商討出初步共識、建立正確的觀念,並確立我們可以採取行動的策略與方式。

在論壇中,有許許多多的發言,都讓我感動與觸動,也刺激了我的思考。在本週週記中,我僅以在地創業青年「藺子」廖怡雅、青年農民柯雄能的發言,與大家分享 #苑裡經驗 的精神。

特別分享青年發言的原因,是因為想稍稍去對話、突破大家以往的觀念:老化,不只是長者的事,我們也需要年輕人的想法與行動,才能真正將「好好老去」這麼不容易的工作做好。

其他社區夥伴、專家與先進的發言,我會在之後陸陸續續地整理筆記、貼上來與大家分享。

「藺子」的怡雅,長年收購我們苑裡在地婦女的藺草作品,結合現代工藝設計,替藺草文化創造全新的生命。

近年來,怡雅發現,許多長輩視力退化,已經無法精準地將藺草編織的所有細節都做到完美。但怡雅還是持續收購這樣的作品,以異材質(例如花布)來做拼貼、接合,彌補視覺上的一些小小瑕疵。

用這樣的方式,阿姨們還是可以在身體機能緩緩退化的情況下,持續以藺草編織作為自己的收入。這些小小的收入,是她們維持經濟獨立、替自己買喜歡的小東西、給孫子買小禮物的零用錢,也讓她們維持「作品被看見」的自我肯定感。

怡雅分享,去年,這位視覺退化的阿姨,已經離開人世。當她去上香祭拜時,看見遺照是阿姨帶著藺草作品到台北展示時,笑得開懷的照片。

一時之間,怡雅忍不住哽咽,我們也都為之動容。

能夠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擁有這樣既維持尊嚴又富有意義的陪伴,真的是最棒的事情。我想要謝謝怡雅,把苑裡傳統的藺草文化,編織成如此美麗的老化方案。

另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發言,來自我們的青農好朋友,柯雄能先生。他積極參與苑裡敬老計畫,是計畫的執行委員。

柯雄能說,他覺得我們苑裡的敬老計畫,讓長輩的「自主性」與「動力」很好地展現出來,除了自己可以投票選禮品之外,也宣示了,老人也是有機會決定以及參與老人政策、制定老人社會福利政策方向,而不僅僅是被照顧、被決定的對象。

柯雄能還說,經過這次計畫,他認為,推動老化政策不只是政府的事,還需要年輕人全部一起「包圍」老人家,鼓勵家中長者一起運動,延長健康老化的時光。

我非常認同柯雄能這樣的理念。實際上,我們也已經在盡力實踐這樣的理念。發放敬老禮包時,我們不僅僅只是寄送禮包到長者家中,而是邀集我們的同仁、甚至在地高中生,組成一個送禮小隊「志工關懷隊」,教長者怎麼使用這些禮品,也關心關懷長者。

與此同時,我也要以身作則,約大家「跟鎮長一起運動」,也許以直播、也許以直接到各地活動中心與廟口的方式,跟長者一起運動,照顧自己的健康。

在這些行動過程當中,我特別注意到,有年輕人在,老人家會特別開心、也容易接受我們的建議,因此鼓勵高中生一起來參與。參與計畫的同學們也很受觸動,覺得好像「被大家當孫女看待」,這真是最棒的「青銀共創」的實踐。

與此同時,我也邀集苑裡高中的校長、老師們一起參與,以學校體制的力量,一起跟同學們完成這趟「課本學不到的校外教學」旅程,同時也符合108課綱的精神,一舉數得。

除了年輕人之外,長輩們除了是「受政策支持的人」,也可以「落實政策」的人,「以老帶老」,鼓勵大家一起學習如何變老、也有機會練習成為照顧者,同樣是一種善的循環。

除了這些案例之外,我們苑裡在地苑裡李綜合醫院、苗栗縣樂齡學習示範中心、良宜診所與我們各社區的不同重要行動者,也都編織出了不同樣貌的行動方案,為我們展示了各種在地老化的可能性。

論壇的資訊量很大,如果要我把每一秒鐘的感動都寫好,可能要寫八個禮拜的週記才夠。每一位講者都講得非常精彩,分享自己的觀察、行動軌跡與感受,充滿行動力且有想法的每一位鎮民朋友,讓我也備受鼓舞。

誠如呂次長在內的每一位貴賓,都稱讚我們「苑裡很不容易!」勇敢踏出了第一步,做好機關之間的橫向整合、整合公私部門的力量,讓鎮公所跟社區的各種行動者一起,發展出了不一樣的可能性。

也謝謝蒞臨的每一位嘉賓,包含台大社工系陳怡伃老師,也提到苑裡能做出不一樣的嘗試非常難能可貴;以及互動治理專家呂家華老師、串門子社會設計黃珮婷老師,幾位專家學者也提供我們不同的視野檢視苑裡敬老計畫的執行。

在此再一次感謝呂次長、張處長、翁杰議員、許多里長、社區耆老與各位貴賓的光臨、討論,並感謝衛福部對我們的肯定,以及宣示了接下來在制度上與經費上實質支持意向。苑裡鎮公所一定會繼續努力,讓苑裡成為台灣面對超高齡社會問題的前鋒,達到我們一起在地安老的理想。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