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Tommy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雜想] 環保袋、玻璃吸管還有電動車

Tommy
·
·

跟著最近很紅的塑膠吸管議題,拿篇自己的舊想法來充個數。

關於這些所謂的環保用品,如果仔細列出這些所謂對環境友善的生活用品的生產流程,還有丟棄後處理或是回收的過程。最後發現消耗的能源和資源更多,並不會是一個令人感到意外的結果。想想,塑膠袋就這麼薄薄一片,聚乙烯、聚氯乙烯這些原料化合物也有化工專業不斷的在精進製程、減少消耗。跟對環境友善不一定太有關係,但是減少原料的消耗就是降低成本,這才是現實。

至於所謂的棉製環保袋、玻璃吸管,別忘了棉花還是需要從土地裡長出來、礦砂還是要從礦場裡採集純化,這些能源資源的消耗都是不可避免的。那使用這些東西的意義在哪?單純只是下次看到新聞出現海龜海鳥鯨豚肚子裡塞滿塑膠垃圾的照片的時候心裡愧疚感少一點嗎?

至於電動車,我對它並沒有特別有興趣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他真的有比較環保嗎?的確電動車在開的時候又安靜又不使用汽油,只是消耗電池而已。可是動力是店,回家要充電,那這些電又是哪來的?這些電是從發電廠透過發電機、高壓電線、變電箱、家用電路一路送進車裡。這樣真的有比較節省能源嗎?發電輸電的每個過程中間都會損失能量,難道現在內燃機的效率比不上這麼長的輸電線路?

事實上,似乎發電廠的發電效率即使透過長長的輸配電線路送到車上,還是比內燃機直接消耗汽油好。根據MIT的研究,把盡可能多的因素都考慮進來之後,電動車的效率大約是19%,而內燃機只有12%。而且未來如果再生能源可以佔更多發電比例的話,碳排放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減少。只是對於資源開採這個部分,我還是不知道是不是會比較好。稀土之所以為稀土,就是因為礦藏量低,還有處理純化這些礦石仍然需要消耗很多資源。當這些發電方式的機械隨時間降低需要更新,那麼這樣的消耗仍然無解。而且開始大量開採的話,發現石油藏量預估剩下25年,但是稀土資源的礦藏量大概只夠用20年,那豈不是搞笑。

回到環保袋跟非塑膠吸管的話題,沒錯他們生產跟處理都大於塑膠產品,但這就是我們必須牢記在心裡的。而這樣的產品除了重複使用,減少了垃圾的體積跟產量之外,我覺得最重要的其實就是提醒的功能。開始用這些可重複使用產品是第一步,重點還是在時時提醒自己,可以不要使用塑膠產品的時候就避免使用。一開始是玻璃吸管,後來就會想,都用玻璃吸管了還在用塑膠杯?過一陣子開始會想自己帶環保杯去裝水裝飲料。一開始是環保袋,不夠裝的時候還需要塑膠袋,慢慢會思考要帶幾個環保袋才夠用;甚至是要取捨哪些東西不需要買,用一個環保袋就裝得下全部的東西。最後希望能夠達到減少購買,因為這才是事實上真正對環境友善的做法。

這最後讓我想到最後一個結論,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引領的發展或是經濟應該可以走到一個終點了,讓環保/共生思想主導世界的發展。這是個乍看很跳tone但仔細想想就是無法避免的結論(i, robot電子腦推論口吻)。工業革命以後的經濟發展,從一開始的市場會分配資源,滿足市場的需求,到現在已經變成為了成長去創造需求、刺激消費。我們每天都在消費太多我們想要但不是真的必要的東西,這些可以也應該要改變。但是這樣的想法和「市場一定會成長」的邏輯是相抵觸的,如果人類的需求就是固定的一些東西,那麼人類生產東西的數量應該跟人口成長速度差不多,但現在並不是這樣,縣在生活周遭充滿各種督促我們消費的廣告、話語、社會態度。

如果我們可以回到一個比較單純,消費之前先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需要,或是非常想要,那麼做為一個個人,對於這整個世界的消耗,才會真正減少,那才是真正的環境友善。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