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新性感雜誌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台灣女性對應全球現況的職場觀察分析

新性感雜誌
·
·
今年起為了推動職場多元化及平等,美國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NASDAQ)表示,對於在該所上市的公司,將制定具有約束力的性別及多元化目標。這代表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所有公司,包括新上市及已經上市的公司,董事局必須至少有兩名多元化董事,當中應包括一名女性,以及一名少數族裔或 LGBTQ+人士


8月底時,紐約時報中文網上的這篇新聞「日本企業準備好提拔更多女性高管了嗎?」吸引了我的注意:

日本政府曾在 2003 年宣布,到 2020 年時,女性將佔據所有高層管理職位(也就是企業副總裁以上級別)的 30%。但迄今只有達成 13 %,因此日本政府將此政策的推行時間又往後延長 10 年。

儘管在新聞中對許多日本企業為了迎合政府「女性高級主管職缺比例」的目標數字,而轉聘外部女董事的現象有諸多批評。企業這樣的應對手段,讓公司內部的中低階女職員依舊沒有往上升遷的機會,甚至,好不容易站上女性高級主管職缺的人,也會被公司要求成為一群「沈默、不發表意見」的人。

在谷內一繪「深夜咖啡店」系列書籍裡的第一個故事「春天的砂鍋菜」,就是敘述類似的情境。

一個女孩子,塔子,在一間日本企業已經服務了二十年,她也比同期的女性職員待得更久、爬得更高。但公司開始針對她展開各種刁難,同位階的男性職員明顯獲得更多的資源與支持,也讓塔子陷入了可能會中年失業的恐慌中。再接著,公司高層對塔子遞出了橄欖枝,許諾塔子只要能按照公司的要求辦事,公司便會給予她升遷的機會,讓她成為高層管理者中少數的女性主管之一。
原來,塔子公司這些處心積慮的舉動,也只是為了讓公司能符合政策的要求,不得不增加女性管理階層的數量。且既然一定得拉拔人了,那就要挑選肯聽話的人才行。

像書裡故事中這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狀況下,對日本的在職女性似乎不友善,可是相比於其他還沒訂出相關規範的國家而言,總歸是比較好的。

估計會有人覺得,這樣虛假的成效會有實質幫助嗎?

我相信,政策推行的過程中總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應該還是會有女性因此受益,而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施展自己的才華。且只要國家政府的態度是保持一致的,社會的關注便不會少,未來的發展也一定可以更好。

無獨有偶。

今年起為了推動職場多元化及平等,美國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NASDAQ)表示,對於在該所上市的公司,將制定具有約束力的性別及多元化目標。這代表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所有公司,包括新上市及已經上市的公司,董事局必須至少有兩名多元化董事,當中應包括一名女性,以及一名少數族裔或 LGBTQ+人士

(新聞連結: 納斯達克新規要求企業董事局必備女性、少數族裔或LGBT成員,你如何看?|國際前線|端圓桌|端傳媒 Initium Media )

可能會有人提出質疑,「這種給予女性支持與保護的動作,本身就是對「女性」的一種 貶抑態度」,因為以世俗的觀點來說,通常只有弱者或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外力的幫助。

但這種想法其實很 強詞奪理

我們先來看看底下這張依據「2019 年主要國家男性、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的數據,所繪出的圖表:


(圖片說明:2019 年主要國家男性、女性勞動力參與率)(資料來源為「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勞動力參與率」的計算方式是將「投入勞動市場的人數」除以「15 歲以上人口數」所得到的比例值。其中一些國家(例如:美國),因為法規的關係,勞動力起算年齡為 16 歲。

從這樣的圖表裡就可以感受到各國的男性勞動力參與率(藍色圖標)都是大於女性的(紅色圖標)。男性比較 有機會有能力 或 有意願 投入到就業市場。

其中男女比例差異最大的三個國家分別是韓國(20%)、日本(18.1%)、義大利(17.9%),而台灣是第4名(15.9%)。

不過,若是再細看台灣兩性投入職場比例的數據資料,就能發現一件挺樂觀的事情!自 2005 年開始起算至今,台灣的就業市場裡的兩性參與率差距從最初的 18.67%,逐年拉近差距至 2019 的 15.9%。未來兩性間的勞動力參與率差距應會更為接近。

接著,再來看台灣的兩性勞動力參與率各年齡層的分布圖(圖片來源在此


(圖片說明:2019 年台灣兩性「勞動力參與率」不同年齡級距的分布圖)(資料來源為「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從上圖可以看出兩性間最大差異點是發生在 25-29 歲 這個級距之後,台灣女性的勞動力參與率 開始下滑,到了45-49 歲 那個級距後更是 陡坡式下降

我們不禁想要問,「這樣的狀態是 台灣獨有,還是全世界女性就業狀況都相同?」

於是我們依舊是使用 2019 年的「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的相關數值」作出了下方這個圖,

(圖片說明:2019 年主要國家女性「勞動力參與率」不同年齡級距的分布圖)(資料來源為「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從上圖中可輕易發現最底下 深藍色線條 的曲線與其他數據線條明顯不同。而這條深藍色線條即是 台灣女性勞動力參與率 的數據。

25-29 歲的台灣女性投入就業的比例超過 9 成,超越其他的國家,甚至是義大利同年齡女性的 1.5 倍之多。

但相比其他國家漸於平緩的線圖,台灣的女性卻出現了「年齡越大的級距就業比例直線下降」的狀況,甚至 49 歲後還出現了 斷涯式跳水 的陡坡。

這代表 49歲後的台灣女性就退休,去享福了嗎?

當然不是!

我們繼續使用「人力資源調查」的數據,繪製出下方這張「台灣各年齡層女性非初次尋職失業者之失業原因 」的圖表

從圖表裡可以看出適婚年齡的 25-44 歲的女性,失業最大原因竟然不是結婚或生育。

這絕非因為台灣對結婚、生育已能提供足夠的社會支持力,導致這因素的影響降低了,而是台灣已經蟬聯多年 全球生育力排名倒數第一 的國家。更讓人訝異的是,竟然 45-64 歲的人裡因結婚或生育而離職的人數竟然是 25-44 歲這個級距的 1/3 之多!

我之前曾在鄧惠文醫生的節目裡聽她介紹到,台灣的優生學已經可以做到連停經的女性都能順利懷孕、生產的!科技的進步已經無法侷限我們的想像力了!

既然 25-44 歲女性不是因為結婚或生育而失業,那這個支撐起最大勞動力區塊的級距,又是為了什麼而失業的呢?

答案是:「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以及「健康不良」。

這時,請讓我們跳出去,先提另外一件從「台灣薪資結構調查數據」裡看到的事情。

(圖片說明: 2000~2019 年台灣女性受僱員工薪資相對男性薪資之比例)(圖片來源在此

從這張圖裡我們可以看到,在「同工」(相同工作職務)的狀況下,台灣女性的 2019年薪資約莫是男性的 83.46%~87.55%。

由此,我們可以作一個假設,若一對夫妻的工作剛好是屬於「同工」的狀態,女方的收入就有可能低於男方收入,若此時的家庭恰巧需要挪出人力、離開職場、返回照護家庭成員,那女方被迫離職的機率就比較高!

綜合上述的數據,再回頭去看看上一個問題,「為什麼台灣女性會在 25-29 歲後就陸續退出職場?

很大原因是 工作機會消失自身健康不良,也有可能因在家庭裡的經濟貢獻較低,而被要求(或被迫)轉經營其他面向(如家庭照護等),因而離開了職場。

寫在最後:

回歸最初的提問,是否需要針對女性的就業給予政策的支持

我想,答案是 肯定 的。

而且台灣的就業市場從 2005 年至今已逐漸拉近了兩性的勞動力參與率,在「同工」的前提之下,女性的薪資也從男性薪資的 80% 上漲到 87%,可見這些年來就業市場對女性的友善度是有提升的,政府的兩性平等相關政策的推動或許也有所幫助。

只是台灣女性相比於其他國家的女性而言,會在更年輕時就得離開勞動市場,不論是不是文中推測的原因所致,但仍期許未來的台灣女性,可以跟歐美國家的女性一樣,就算超過50歲,也仍有機會在自己擅長的舞台上盡情發光、發熱。

就像「深夜咖啡店」書裡的塔子,雖然她最後婉拒公司提供的升遷機會,也離開了待了二十年的公司,她仍憑著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找到了下一個施展才能的場域,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國家發展委員會-3. 2019年主要國家女性勞動力參與率 (ndc.gov.tw)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專業人士) – 資訊服務 – 性別統計專區 – 主計總處性別統計 – 統計分析 (stat.gov.tw)


作者/@漫閱讀

關注新性感雜誌 → 新性感電子報Matters方格子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