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訊 — 開放銀行風聲大雨點小?
粉絲團越來越多人私訊詢問Fintech 相關的議題,有些討論還蠻有趣的,所以之後會收集起來,定期的分享給大家。
Q:
本身的工作與金融科技有相關,主要是協助金融科技業對於市場上的發展能夠更順利。 自己本身也對於新的趨勢發展有興趣,剛好工作上有一些客戶近期對於開放銀行有看法,所以開始研究。
但目前網路上的資訊都是以第一階段的資料居多,也觀察到第二階段對銀行來說似乎加入意願不高。蠻好奇這個發展對銀行來說真的必要嗎?銀行的現行業務也發展得很好,怎麼做又能讓這個趨勢繼續發展?
也想從第三方業者的角度切入,目前查到合作只有六家,不曉得是因為審核標準太高了,還是因為沒有很多公司有這樣的需求?又有哪些公司對於開放資料是有迫切需要的,此時是不是擴展業務的好時機?
總之自己蠻好奇的,但身邊沒有相關機構或是有在研究的人可以討論哈哈 金融科技的發展總是沸沸揚揚的討論,但是因為資安問題還有人們其實很懶惰改變自己原有的習慣,所以很多東西看起來都叫好不叫做,是否能真的發展、普及,總是難以預測。
A:
以第二階段來說對銀行的誘因的確沒有很大,台灣Open banking 目前是屬於銀行業者自行決定是否要參加,財金公司這邊只是提供一個平台讓兩邊可以依循一定的標準來進行串接,第三方業者與銀行是否可以合作,主要還是銀行決定。
所以在這個的基礎下,第三方業者所要提供的服務如果不是對於銀行很有利,銀行也沒有義務一定要串接。尤其若出現資安問題時,最後還是銀行負責,所以銀行一定要有很強烈的動機才行,否則都會保持觀望的角度。
對於第三方業者來說,也無法是小型新創業者,要達到跟平台串接的標準與資安要求是不容易的,會需要一段輔導期。換句話說如果今天一位新創業者想要利用Open API 的串接來提供服務,首先提出的商業模式必須對銀行有利,好不容易銀行點頭之後,就必須建置符合這些資安的標準與要求。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系統架構上要通過標準測試,接下來是人力的安排與監督機制,場所機房的配置,最後是外部審查機構與財務狀況等等,所以我會說要參加第二階段的業者通常需要有一點點實力。
台灣的Open banking 就某個程度而已只算是開放一半而已,個人覺得資安的要求是合理的,畢竟用戶的資訊是需要被謹慎保護的,但是如果這個開放的權利是掌握在銀行手中,這樣是很難有什麼多樣性的應用。
想想看要是API 是全面開放,第三方業者就可以先確認市場需求或用戶調查等等,心態上就不會過於保守,提供的服務也可以比較多一點,畢竟就不用擔心到底要不要過銀行那關。我覺得Open banking 還是有需求在,台灣能走這條路是正確的,但如果能再多拋開一點點限制會更好一點。
一點碎念:
Open Banking長遠來看對台灣整體金融生態系打造是有很大的幫助,當串接的場景夠多,銀行的服務會不知不覺中融入民眾的生活圈,這樣的發展對於銀行一定會是正向的幫助,所以能在這幾個階段把Open API的基礎架構建設好的銀行,後續的應用場景一定會相當多。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