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基礎:點.線.面 Point and Line to Plane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27664054-b4fd-4f8b-a7f2-d0a18c508086.jpeg)
構成視覺的基本元素
平面構成的形態要素,藉由「點、線、面」的不同形態結合,可產生多種表現手法和形象。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fdff3485-58a2-434f-b756-30880e885df6.jpeg)
點&點構成
點-可見的最小單位
點,沒有方向、大小、形狀;依據大小、型態、擺放位置的不同,產生的視覺與心理作用也不同。
草間彌生 くさまやよい 為日本經典藝術家,作品風格幾乎以點構成呈現。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f6044c98-578f-4728-97f6-b7e07a8c9c60.jpeg)
當圖案縮小到一定的程度,也會產生點的感覺。
點的群集,構成線的形象
- 直線:視覺殘留於相鄰的兩點之間,產生直線形的現象。
- 曲線:以位置或方向性的變換,則產生曲線形的現象。
- 空間:如相鄰的兩點產生大小的變化,則會形成空間、遠近的線形。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2725757e-4db0-4e07-9937-286bdbf6b069.jpeg)
由點構成視覺殘留的痕跡,形成線的形象。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36d0b157-efb7-41ce-9084-d4c24f760775.jpeg)
線&線構成
線-點移動的軌跡
如果說點是靜止的,那麼線就是點移動的軌跡。線具有位置、長度、寬度、方向、形狀等屬性。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c05b9737-83d8-4399-8549-fb48fdf459d2.jpeg)
不同的線條變化,可營造出不同的感受。
線的面化
將大量的線以疏密排列可產生面的效果。若我們加入方向、曲線的流動,便可以呈現曲面的效果。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52bcc3eb-167b-4b4e-a0dc-ae16d326e5aa.jpeg)
這樣的效果看似複雜,其實用 Adobe Illustrator 的漸變工具即可輕易完成。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77787254-9e84-4476-b77b-ce6ab464b803.gif)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108dab86-3e08-4ded-a31f-67c02565e393.jpeg)
在過去的創作中,也使用線的面化,暗示畫面中的面(插畫黑白圖)。運用這樣的手法,讓畫面中的面份量減輕,避免焦點搶過主角的地位,同時讓觀者隱約感受面的存在。
也能運用線來表現動感(插畫貓貓圖)藉由毛線球的曲線,與主角互相纏繞,讓畫面增加豐富與趣味。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e1b39c78-aded-4c7f-8cda-e233d1379596.jpeg)
面
面-點&線的延伸
產生一個範圍,成為面。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b6038b57-4b44-4a92-807c-afff46797b1b.jpeg)
- 足夠大的點,可形成面
- 多個點排列的範圍,可形成面
- 由線繪製出的範圍,可形成面
- 連續排列的線,可形成面
點.線.面 Point and Line to Plane
以下內容皆擷取 Wiki 及 WikiArt。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6571886f-519a-467c-acb6-a0a45d47e1be.jpeg)
瓦西里.康丁斯基
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在《點.線.面 Point and Line to Plane》一書中,將藝術的形式歸納為三種元素,即是點、線、面之間的構成關係,探討現代構圖理論的基本原則與觀念。
康丁斯基在《點.線.面 Point and Line to Plane》書中提到:「直角」表現一種冷靜、抑制的情感;「銳角」表現出一種尖銳的、運動感的特性;「鈍角」表現出一種軟弱的無力感。
認為抽象藝術植基在色彩和形體的協調關係,必須抽離物象,過程為:
情感 → 感覺 → 作品 → 感覺 → 情緒
康丁斯基早年學習鋼琴和大提琴,這對於他後來嘗試將音樂展現在畫布有絕對的影響。康丁斯基原為法律教師,後來受到莫內(Claude Monet)作品啟發,決定改當畫家。
康丁斯基具有聯覺(知覺混合)的能力,可以聽見色彩。這對他的藝術產生主要影響。他的作品繪畫命名為「即興」和「結構」,仿佛它們不是繪畫而是音樂作品。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4d16a130-e304-4901-98ed-116c57d612d5.pn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49ed696b-38a5-40e0-ada3-e3e99639891c.pn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4dfc7ad6-cc40-430d-9fb5-cdbd9ddf2fa3.pn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853a3e75-3224-4ea2-9ad3-67a829d6adbb.pn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fb731909-2516-4126-956c-a56ef61b75e2.png)
印象主義
二十世紀初,康丁斯基到慕尼黑學習印象派繪畫和當時新興的畫風。
印象主義畫作,常見的特色:筆觸未經修飾,構圖寬廣無邊,著重於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並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32643f39-33ed-4c24-8faf-bcaf370d92c3.png)
表現主義
康丁斯基吸收印象主義和未來主義的繪畫風格,從此對顏色的力量有了自己的概念,發展為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用色大膽,認為顏色的作用在於表達能力,而不在於使用它來表達物件或者作品,使用顏色和狂亂的線條來表達自我。
小補充:現代數位結合梵谷繪畫作品
使用 3D 環景,將梵谷的三幅畫作合成,連結在此,推薦觀賞~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deeead9c-599a-4668-b37f-0e55111be7fb.pn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ef785bbb-2afb-4257-8458-f37597134113.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33be2547-13e5-478b-911c-4163c05dd3c6.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c2f94293-55a0-4ca6-a668-0376bb7089fe.jpeg)
可見到梵谷的三幅畫作,分別為:
其實我看的當下是陷入深深的憂鬱,尤其看見 At Eternity’s Gate 這幅作品的時候,悲傷感滿溢。
最後的碎碎唸
若想讓設計的基本更扎實,可以了解基本設計、造型原理等等基礎,這些知識雖然沒這麼有趣,但他們卻是構成美感的基本概念。
近期嘗試將些許的美術鑑賞帶入文章,這也是培養美感的基本之一;以前的我可是很討厭美術史、設計史這一類的學習呢…。我也從中再次學習到新的事物,體會有別以往的感動,也真心地感到幸運,有這些偉大的人物曾在這世上駐足,留下些什麼。
文章首次發布於 Medium,目前閱讀的版本為同步版。
最後,感謝你的閱讀及支持,有任何問題都歡迎來信(imjhanemi@gmail.com)聯絡我們。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avatar/588b19da-1f3e-4113-870a-7f12a0647cb9.jpeg/public)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