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戲/臥龍:永遠的彼日_2023.17.01(有雷)
《臥龍:永遠的彼日》唐美雲歌仔戲團。
劇情節奏鬆弛有度、娛樂性高、音樂和舞台的傳統與現代感融合得很滑順,整齣戲並不怎麼深沉,沒什麼門檻。
上台北近兩年,看了國光的《優伶天子》與《虎符風雲》,加上多年前為戲曲課看的《水袖與胭脂》,勉強說得上認得一丁丁點京劇的氣味。而這是我第一次認真看歌仔戲。
早知道兩者劇種不同,一直到開演才發現,原來是整個結構邏輯都長得不一樣。
像是電影中文藝片與娛樂大片,他們內核不同、訴說方式不同、節奏不同,目標不同,手段也不同。雅文化與俗文化的對照很有意思,特別是他們披著有點相似的外殼。
認真說《臥龍》有什麼需要討論的嗎?不太有,它把故事說得很直接。但這《臥龍》好看嗎?挺不錯,看得很痛快。
沒有什麼脫鉤的操作,能把觀眾的情緒抓得很準很穩定,讓人放心的泡在戲裡被他們推著,被逗笑、被逼哭。
以下暴雷,還請斟酌觀看。
《臥龍》當然──是齣三國劇。主講諸葛瞻與劉禪,也講諸葛亮與劉備。劇中的時間線屢屢跳躍,「現在」活著的是諸葛瞻與劉禪這些二代,但「過去」的迴響自時間的縫隙不斷竄出。今昔呼應,今昔非比。
叱吒風雲已成雲煙,二代們既沒有足夠的才能,也缺乏良好的時勢,將沉未沉的大船上,誰都不知道什麼選擇是對的,但誰都要做選擇。
誰都要做選擇。
上半場的結尾結在劉備三顧茅廬後終與諸葛亮暢談志向,決定攜手逐鹿中原,同一時間角落裡劉禪正要求諸葛瞻上表卸除姜維兵權、停止北伐。
問鼎中原光復大漢的英雄夢,一代人扛不起,便啪的拍了自己的兒子徒弟一掌,準備接力下去,沒有人能不接,但接了真的要繼續跑嗎?苟活不對嗎?目標定下了,必須起手無回嗎?父輩打下的基業他們自己守不了,子姪們就該一路走到黑嗎?
「遺志就像卡bug一樣,畢竟人死了是不會變通的」姊說。
北伐是一條活路嗎?現在與當年不同了,姜維緊握著接力棒在賽道頭也不回;劉禪坦蕩拒絕,散發著一種「我就爛但我是皇帝」無賴的氣勢;諸葛瞻還是個猶豫的少年,他上表了,但又因傷害姜惟而悲傷,總是在猶豫怎麼做才好。
偏安一隅不是長久之道,但年年興兵難道有益社稷?
劉備將死,託孤又託付了滿腔壯志後,對著孔明說「他們來接我了」。與關羽、張飛三兩句閒聊著、緩緩離場,背景聲漸強,「大風起兮雲飛揚」齊唱配著穩定整齊的軍步,他離場了,他還在。
孔明將死時舞台左右對照,司馬懿穿著紫紅色的女裝在右遠眺,孔明披著大氅端坐在左,中間隔著的是長夜裡稀疏的星,也是七星續命燈。
雙方彷若對話,司馬懿說君臣就該只是君臣,引為摯友不過是局勢中的負累,「你可以滿足了,你必然會在史書中被寫成大大的忠臣,為先皇遺志鞠躬盡瘁」。孔明以為自己不過是輸給時間,即便輸,這輩子為了知己與自己的理想奮鬥也無悔無愧於心。
孔明死後司馬懿退場,舞台轉至正中,一身戎裝的小將登場,「瞻兒?你長這麼大了啊......」
他們父子倆談了一段開誠布公且十分直白的對話。沒時間與兒子親近,總在不斷北伐的孔明想知道兒子過得好不好。無從了解父親、總想逃開父輩陰影的諸葛瞻問爸爸「你什麼時候最開心?」「什麼時候最痛苦?」「你對我感到失望嗎?」
這是全劇唯一一次諸葛瞻穿上甲冑,此段結束之後,我們終於知道這場問答並非孔明死前的心魔、一場自我安慰的幻夢。
「263年秋,曹魏伐蜀,諸葛瞻守國戰死。」舞台上只顯示文字。
而我們知道了那個惶惶悔恨的、與死去的父親賭氣的、沒有長大的少年,終在命運的關口做出自己的選擇。
劉禪曾經對著諸葛瞻語出驚人,說「搞不好哪天我就不是皇帝了啊,最後搞不好是姓曹的,也搞不好是姓孫的──到時候你會怎麼做?啊,算了算了,到時候就知道了啦。」
到時候就知道了,諸葛瞻以為自己僅是蒙受父蔭的廢物,劉禪接受自己就是想活下去的草包,最後諸葛瞻戰死,劉禪上表懇請曹魏善待蜀漢百姓,以示大國之明,跪降。
這些彷彿只求苟活的二代,雖背離父執輩的「道」,但終究沒有誰拋下責任。
劉禪曾說,父親、相父和姜維都是有英雄夢的人。這三者都沒有成功。
黃月英抱著破碎的盔甲,哭著說諸葛瞻是英雄。
他們是嗎?諸葛瞻走的是英雄路,劉禪不算是嗎?他們想要自己是嗎?人只能走英雄路嗎?
他們說的蓋棺論定,但蓋棺會論定嗎?
後世人的評價也不斷的在更動著,加上娛樂產業的發展,真的去史書追溯這些人的生平軌跡,並給予價值評判的人少到不能再更少。倒不如不管什麼英雄不英雄吧!
能做、想做的做,無愧於心。
人死事了。
雅文化的現代改編,多希望觀眾因此而更欣賞經典,是希望我們跟他走;唐美雲歌仔戲團的這齣戲,是扛著古代框架,把傳統戲帶向觀眾了。
前者多少有點矜持在,想炫技,也想尋求知音,後者沒有背那些包袱。
看劇的時候我常常想起電影或電腦遊戲,《臥龍》需多唱段還是傳統調,但只有樂團配樂的時候,樂器配置、調性的使用就十分現代,而且傳統與現代調性的過渡並沒有刺刺的毛邊,融合得很滑順。
音樂以外,我也很愛《臥龍》的武場的節制。騎馬或坐馬車趕路時車夫的翻滾減少了,北伐戰爭中不是穿插將軍的小段對話,就是搭配彷彿打boss戰的恢弘音樂,他們甚至擔心觀眾不明白「揮馬鞭」的意思,讓演員加上了上半身晃動彷彿騎馬的姿勢。整體而言能發現他們用各種非傳統的元素在吸引觀眾目光。
我畢竟不是傳統文化基本教義派啦,我覺得蠻好的。《臥龍》真的很好入口。
有空應該會帶爸媽進劇場。
以上,在文章最後打個預防針。
我嘛……對雅俗文化都稱不上有多少了解,看戲留下的筆記是寫作練習,也是想給將來留點回顧的痕跡,如果有專業上的錯誤非常抱歉。
我也僅是看不清門道的外行罷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