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FilmLover
IPFS What is this

《新聞守護者》Mr Jones —— 守護新聞自由的精神

FilmLover
·
·



(劇透)


「若我不說出真相,可以救回被挾持的人;但說出真相,或許可以救回數百萬人。」Gareth Jones說。George Orwell 回應「姑勿論結果如何,你是有責任說出真相」。這就是新聞守護者的精神。


編劇Andrea Chalupa根據自己祖父在烏克蘭經驗寫成 《新聞守護者》(Mr Jones)。Gareth Jones (James Norton) (下稱Mr Jones) 是揭露1932-33年間烏克蘭大饑荒的偉大人物,電影的劇情就圍繞這事件的披露與始末。


當時全球經濟蕭條,但蘇聯卻大刀闊斧發展國家工業。Mr Jones原本是首相的外交顧問,因政府削減開支而被解僱。及後他計劃前往莫斯科打算訪問當局蘇聯的領袖史大林。Mr Jones在當地被政府嚴密監控下,就算發現周遭埋藏了不少不能說的秘密,也未能行使新聞自由,他必須蒙混過關才能揭開事件的真面目。這𥚃說的是約九十年前的世界,但不幸地,歷史不斷重演,時至今日仍有很多國家理直氣壯地抹殺大眾的言論和新聞自由。Mr Jones苦苦追查事件,電影利用此點輔助人物描寫,展示他忠直正義的性格。不過除了正義感外,究竟是什麼驅使他冒險徹查真相,其背後的動機、原因就無法得知。


劇情發展下去,Mr Jones在烏克蘭發現當地大饑荒,平民的糧食被運到莫斯科營造經濟繁華似錦的假象。對於這場饑荒的前因背景,電影並未有很深入的交代。在網上翻查資料,當時蘇聯政府將農埸集體化,希望提高糧食產量,繼而向外輸出。可惜過程操之過急,遇到抵抗,最終釀成不少農民遭逮捕或流放,此也導致農業技術及生產量下降。說穿了,這是一場由共產主義引發的人禍。


Mr Jones在烏克蘭一段是《新》𥚃最可觀的一個段落。波蘭女導演Agnieszka Holland將這段落的色調壓至近乎黑白色,攝影亦應記一功。在茫茫雪地中,只有Mr Jones獨自在遊蕩於片地屍骸的荒野,這死城的荒涼感隨之湧現。電影沒有直接用對白說出饑民的經歷,反而利用童謠唱出苦況,還有之後駭人的吃人經歷,電影感豐富得來亦有震撼力。天真無知的兒童與這個沒有可見將來的城市成了強烈的對比,更突顯這場人為災難的悲愴。


Mr Jones的經歴啟發了George Orwell 撰寫《動物農莊》(Animal Farm) ,而書內的農莊主人命名為Jones,電影亦以這寫作過程來貫穿作引子。這背景資料雖然突出,但我不太確定此手法是否有效豐富電影。Mr Jones的故事本身已經夠引人入勝,George Orwell的這個引子在某些場景略有喧賓奪主之嫌。


政治與新聞自由從來都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之間的平衡是當權者的責任。 Mr Jones最後秉承守護新聞自由的精神後向世界說出真相,卻因種種政治因素被抹黑,及後更有傳是被蘇聯政府有關人士擄走和殺害。看到這𥚃,彷彿看見了我城的前路⋯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