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失敗系列之學時間管理

PhilipMak
·
·
IPFS
·

我想在這裡分享這個時間管理的學習經驗,很有趣的。主要原因是我學習時間管理是為了善用好我的時間,但為了學習和用這個時間管理的模式,結果是浪費了我很多的時間。

今次要介紹的時間管理的方法叫:Time blocking (暫譯:時間方塊法)

Thanks to STIL for sharing their work on Unsplash.

在我身上是完全失敗的。

這個時間管理的手法其實很簡單,我都建議大家可以試一試。

首先,你要把整天的時間分成不同的等份,可以是十五分鐘,可以是一小時。

之後,你就可以把自己的日常的行程放進去。它要把你想到最仔細的都寫進去。

接著要把每一件事中間留有少許隔間,作為一個緩衝區,因為世事往往都會出意外的。

這個就是方塊法的要旨,目的是令到大家沒有浪費時間在安排之後的活動上,因為你的時間是已經安排妥當。就如你有一個秘書,你只要問他你接著的行程,他會回答到你今天有幾多個會議,時間為多少等等,你就會從中知道今天的安排,做到預備妥當,算無遺策。

好了,當一切明白,我試著跟著做,發現它不能增加生產力,還會浪費了我自己不少時間。

第一點,我把自己的行程寫進去google日曆,由早上起床、吃早餐、搭交通工具、上班、午餐、下班、乘車回家、食飯、上床休息等等,再加上做運動、做功課、和孩子遊戲等等瑣碎事,會再加上一些特發單一事件如約朋友食飯,陪太太覆診等。我會擁有了一個方塊日曆。

這個日曆我會發現根本不能實行,很多時候就是上班,上班就是很難跟隨自己的日曆,它本身的時間是很被動的。我發現計劃往往跟不上變化,如果變化太大時,你要常常更改日曆,但很多時,我在改行程前,我已經完成該事項了,這樣,我的習慣沒有因為這個方法而改變,反之,我要花時間去記住要改行程記錄,這個我會覺得很本末倒置。

接著,因日曆上寫了太多東西,當日常生活時,你是不會刻意地留意日曆的事項,反而失去了寫日曆的意義。加上日曆上的活動碎片化,有一些真正重要的事項反而留意不到,我試過有數次差點兒搞錯了時間日期,把約會搞錯了。又例如要在當中找出一個空檔來定新的約會,這個就大問題,因為每天已經被方塊填滿了,要很仔細才能找到空檔,不能在日曆中一目了然,這個也添了不少的麻煩。

所以我用了大概兩個月,我就放棄了這個方法。

我總結了經驗:這一個化被動為主動的時間管理,要配合一個主動的工作模式和生活習慣。如果你是一個自由工作者或是經營自己的生意,這個可能會比較適合,因為你會有很多要自主的空檔時間,這個主動的方法就是一個好的時間管理模式,令你有時間安排,你可以有效去用自己的時間,所以工作形式是這個方法的成敗的第一要素。我認為一般的華人的工作間是不太適合。

第二點就是這個方法是需要很多的時間去經營,而需要一個喜歡和日曆玩遊戲的性格。因為日曆的變化會比你想像中大,要常常改,改得比較頻繁的要作一些往後的調整。這個是要很大的耐性,每晚要撥出一些時間來調整明日的事。我認為做得到的人本身都要非常有紀律,但如果要用這個方法來改變自己的習慣,我覺得可能性不大,因可見的改善和回饋不明顯,這對改變習慣是很不利的。

如果大家想要運用時間方塊法,要先問問自己的記事的習慣,如果平時大家都喜歡事無大少都寫進日曆的話,這個會是好的系統可以參考。還要留意自己的工作模式,是不是有大量的空間需要作出調配。我會由失敗中看到自己的時間往往不是在自己手上,改善時間使用應該要從用碎片時間做起,同時開始「數位斷捨離」比較實際和有效。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PhilipMak博客/三寶爸/業餘投資者 一生追求新知識和不守本份的斜摃中年,不羈放縱愛自由。 開始了網上留下足跡。希望一點一滴改變世界。 個人專頁: sswisdom.com 個人matters專頁:https://sites.google.com/view/philipmakmatters/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分析區域幣 《區域幣 和 股票之爭》

【人物誌】沈祖堯教授

職場定心丸 - 進修是在和你的錢包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