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我是心心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轉職路上】久違了|沉澱了一陣子

我是心心
·
·
嗨,我終於又開始有動力寫作了,一開始是為了寫故事,而認真在故事發想上,結果卡關之後就寫不出任何東西就整個荒廢掉。(笑) 而這陣子讓我感到很意外,有人會因為我寫的東西而來找我聊聊天。讓我有了些想法可以分享。
Photo by Jonathan Hanna on Unsplash

今天有心想抒發抒發這陣子的經歷與感受,本篇重點有兩個:縮小目標、戰勝大腦。


重新認識自己、設定目標


我其實很想做出一個「成功」的轉職者,再來陪伴別人如何度過這段期間。但我發現不可能短時間內創造成功。從去年離職到在家裡工作,再到現在一半在工作一半在休息的狀態。我都不知道怎麼回答別人我現在要做什麼?我找了什麼更好的工作?我只能回答目前做了些什麼,得到什麼感想。或者我會定義自己:我在冬眠階段,現在感覺自己正要甦醒。


我嘗試扮演很有規劃性,按部就班,築夢踏實的自己。想要證明世上成功的樣版。但我不是那種人,學專案管理學得零零散散,我寫不出功課來,本來想要放棄的,最後轉換心態我就是來當吃瓜群眾,看看這些高手怎麼消化後做出功課來,我從我一定要做到好棒棒的一員,到現在我覺得可以理解那個邏輯並參加完全程就好。


一直降低對自己目標的預設值,總比放棄目標好。如此安慰自己....


套句專案管理學到的OKR,要設定可以達到的標準,拆分細節任務。達不到目標是因為你設了一個做不到的標準,必須再拆解更細項,更符合自己可以達成的標準。


戰勝大腦的限制


可能嗎? 是最近大腦對我的一堆想法提出的問題。


我不想打卡上下班、想要可以讓我發揮實驗個性的工作、想要獨處獨立作業又能接觸外界,可以解決問題但要讓我摸索試錯的工作,讓我自己安排上班時段只要給我一個目標去做,不要管我怎麼做。與其堆疊一對數據,發展個人魅力與主動出擊說出想要發生的事,比較適合我。


可能嗎?有這種工作嗎?


我諮商的人類圖老師說:為什麼不可能?


我的大腦好多好多擔心,擔心自己的不足、擔心講話沒人聽,擔心別人看出我沒經驗,擔心學歷、擔心自己比不上畢業生好用,擔心我現在做的一切毫無意義,擔心一輩子一事無成。擔心擔心擔心...說不完的擔心。


我開始覺得大腦好煩!因為它提出的想法無助與我,反而使我更焦慮。我想要自由,從大腦的限制裡解放。所以我開始隨著心去做,當我很想做一件事時,我會找到更多理由強化我要去做,以反制大腦說的:這不符合時間成本、你只是在累死自己、這意義是什麼、做不到、不賺錢。


前天家母忘記帶手機就跑去台北跟人聚會了,不是她要求,而是我想送手機去台北。內心浮現:天氣那麼好,不如開車衝台北來回吧? 大腦就會回:又沒人要求你這樣做,你開車來回是想累死自己嗎?


當我發現我想做而大腦有很多道理限制我時,我開始焦慮起來,一種原地打轉,什麼事都做不了的狀態。我決定我一定要做,我再也不要讓所謂的理性思考困擾我,我要練習突破所有限制,我要告訴我的大腦"林祖罵想做的事沒有在管理由的"。我突然想到台北朋友當天生日,還打電話問另一位偽單親的朋友有沒有興趣去台北看夜景,就管他三七二十一的等朋友下班還帶了7歲小孩直接開車上台北。


然後半夜再開夜車回台中。


最後我獲得了什麼?!我媽感動得要死,朋友說她人生第一次有人在她生日特地來找她慶生,然後我們真的就只是看了台北的夜景回程。

陽明山


跟隨情緒、跟隨興奮、戰勝大腦的限制性想法。我辨識出困擾我的焦慮來源,就是我想做而被說服不要做,動彈不得的行為。小時候可能是家裡的保護讓我想嘗試而不能嘗試不被支持,長大後變成了我大腦的限制性迴路。我只是想做回自己。即便做得事現在看來毫無意義。我告訴大腦,我訓練夠多理性思維,內在也有很多評估量表,我現在要訓練自己做想做的事,創造自己的世界,而不是符合外在框架。


我翻了翻我前幾天的日記寫著:

那些「我不行」「我做不到」「我不會」的思想都是造成我無法開始,進階到下一段的障礙。不能再這樣,必須停止。
只要努力創造就好,慢慢改善,尋求意見。
已經開始愈來愈多人願意幫忙,找到愈來愈多資源,好好運用。
努力關注自己會的,努力表達,停止自我攻擊。
你會達成願望的,想要的工作會出現的,想要的夥伴會找到的,想要的人生會用一生去完成的。
你會,如你所願,去創造就好。其他的不用考慮,活得再自我一點、狂妄一點。
我愛你,我會一直在你左右陪伴你。


其他分享留到三四月盤點好了XD突然靈感就到這邊了。



【Hi~你們好,我是心心,我的Matters著重在學習動能、轉職、情緒覺察。如果我的心得讓你有感,請不吝幫我拍手五下。

你也可以追蹤我的IG或者支持我、訂閱我。我將持續把我學習的經驗與工具分享給你們】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