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澳的回憶

黃牛山人
·
·
IPFS
·

可能因為筆名關係,很多朋友以為我是專業登山高手。其實我的山齡只有六年,而且很多景點也沒去過。昨天,我人生的第一雙登山鞋的因鞋底剝落,才正式退役。

這雙鞋的退役令我想起剛穿起它開始登山的那段日子,想起蓮澳。


六年前我的嗜好主要是到海邊追日,卻沒登山的習慣,直至搬到一個近山的住處,就在衛奕信徑附近。那時剛參加了一次環保團體舉辦的生態遊,對香港常見的樹本花草產生了興趣。平常走路時多了留意路旁的植物,感到十分親切有趣,後悔過去雖在這地活了幾十年,卻竟對奇妙的生態視若無睹。也因這興趣,清晨少了跑海邊而多了上山。

我大約每四年左右搬家一次,每到一個新地方都因緣際會,發展起新的習慣、視野和體驗來。六年前忽然愛上的活動,便是登山。

蓮澳村

那時在山指甲的香氣引領下,我時常跑到我家後山腰一條叫蓮澳的小村落附近。村子躲在山谷中,時常會被山中的霧氣蓋住,若隱若現,更增仙氣。我特別愛借山勢擋住初升的晨光,坐在山路旁的陰涼處,遠眺這寧靜的小村莊。清晨的陽光很溫柔,加上帶點潮濕的山氣,清風送爽;我會泡一壼香片,帶一點乾糧,在路旁呆上半個小時,自得其樂。

有次碰到一位蓮澳的村民,向她表達羡慕能住在隱世小村之情,她的回應是「潮濕到滴晒水你唔知啫!」。

群山環抱下小蓮澳村

附近有不少隱蔽的小山路,多是為後人拜祭先人山墳而設,出於好奇我探索過不少這些小路。記得在衛徑第八段主徑及蓮澳村之間有一棵大樹,鶴立雞群地屹立於長滿大片芒草的山坡上,活像奇幻遊戲中的世界樹,每次經過我都忍不住駐足觀看。有次我發現有一條被芒草埋沒的小路好像通往大樹的方向,便撥開草海鑽進去,走到盡頭樹下原來是一座大山墳。山墳被大樹龐大的樹冠蓋住,從山徑上遠眺無法發現,我心想這位先人的後人眼光真獨到,挑了一塊風水如此優美的寶地。

其實先人的骨灰,為何一定要按法例放在那些冷冰冰的水泥格中呢?若我他朝仙遊,或寧願自己的一部份在大自然的一處長眠,靈魂和精神可能反而能長存吧。


芒草海和山蒼樹

每逢秋季,香港登山客都愛追逐遍野盛放的芒草,熱點如大東山等總是人山人海。然而登山常客大多知道甚實香港的芒草勝景其實俯拾皆是,總有一個在附近,實在沒必要都湧到幾個熱點打卡。

例如蓮澳,我便曾為那兒的芒草盛宴醉倒,也為三母女拍了其中一張我最滿意的照片。

芒草海

衛徑第八段雖近市區,但意外地平日遊人不多,可能因為主徑都是車路景緻不甚特別。但其實在蓮澳附近有一條通往四方山方向的岔路,繞著蓮澳那段是修理得很整齊的水泥路,很原始卻又很好走。我最愛在冬去春來之際,探望在藍天下的山蒼樹(豆豉薑)。淡黃的花朵似乎單調,但在天造地設的環境下卻顯得份外優雅。

山蒼樹

雨霧和登山鞋

由於衛徑第八段主要是車路,就算在潮濕甚下微雨下上山也不會很狼狽,我曾近乎固執地無論晴雨都堅持上山,發現雨霧中的山也很美。

我一向不捨得花錢買運動裝備,雖然每天踏單車卻只用最平民的車子,打籃球便穿街市廿元一條的背心短褲。當年登蓮噢時我穿的是普通的跑步波鞋,潮濕的天氣上山最大的煩惱是鞋子進水、袜子濕透,令人很不自在。可能因為我時常分享登山照,又可能因為剛好大減價,或可能我妹怕我的腳被水泡得太久會長腳癬,有天她突然傳來一幀登山鞋的照片,說要送我一雙鞋子。

那便是昨天剛退役的那雙鞋子。

有了那雙防水的登山鞋,我更肆無忌憚地踏著濕泥上路。蓮澳在山谷中本來便潮濕,多雨季節整條村時常隱沒在霧氣中,彷彿南天門後的宮殿,可惜雨中沒拍到多少照片。


小溪

從太和逆行衛徑第八段往碗窰,經過蓮澳後是一段平坦的馬路,往東方看能見整個大埔的景色。

這段路能通往一條位置隱密的小溪,我在那裡花了不少時間獨處,思考(懷疑)人生。若蓮澳是避世的小村落,那條小溪便是隱士的修練所。

我從沒在那裡見過另一個人影。每次我都會把鞋子脫下,把腳泡在清涼的山水中,閉起眼聽著鳥叫蟲鳴,專注涓涓的流水聲,讓皮膚感受涼涼帶水氣的微風。有時我會在這個幽靜的環境祈禱,在樹蔭下閱讀聖經,我記得那時我最著迷的是《傳道書》

我曾帶著兩個女兒和外甥到那兒,也帶過主日學學生和團契團友,跟他們分享自己在大自然間的感悟,也不曉得他們有多少相同感悟。

江河從何處流,仍歸回原處⋯⋯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道書 1》

人都說 40 歲以後很容易想太多,而我該慶幸自己在 40 歲前建立了一個好習慣,慣以天地為我思考時的書齋。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黃牛山人分散式出版實踐者 網誌:bchai.cc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有關創作基金下一步的建議

玩電話

神奇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