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house: 文科博士劝退大会听后感
除夕晚上墙又高起来了,今晚能看了,赶紧找回clubhouse的“家人”。
2021年2月13日晚上6:30开始的这个room太精彩了。
一个1984年生的男的说自己认识赵英俊,人家40岁就死了,所以他突然醒悟了要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准备申请五大名校的艺术史专业博士,五大是牛津剑桥哈佛耶鲁斯坦福,他本科是复旦的,工作做的是金融,去过国企,但自己并不喜欢。一个跟他经历相似的人给他建议之前,问他成家没,他说他是gay,不会成家的。这个群的男生gay率应该巨高吧。而且他自带funding,不差钱,气死群里的贫民博士了。问他具体想选什么方向,他说自己没有细的方向,喜欢中东,去过104个国家,大概是想研究中国古董类的艺术品。
一个工科男说他有点dramatize,让他“再稳一稳”,笑死。
好几个在欧美艺术史或者人类学的前辈都给出了好好的建议,表达超稳,腹有诗书气自华,i了i了。比较多提到的建议有先写点essay,从小的project做起之类的,或者先选容易一点的老师,到时候跟老师一起把东西赶出来。
文科理论和现实生活的对接(reconciliation),博士学习是否意味着某种社会责任,选择资源好还是三观合的老师等等,讨论到很多academic life的重要问题。
好几个人给的建议都是要找三观合的老师,年轻点资源不是那么好不重要,一个小技巧是跟ta聊相关的学术问题看ta有没有两眼放光,i了i了。
听完这个群真的是更爱文科博士了,我还有机会吗?
有一个男生说他是学渣,没有名校情结,选的老师也是刚进学校的那种,但跟老师沟通很顺利,博士论文是他和老师和老师的很多朋友和老师的老师,共同的结晶,感动到流泪啊啊啊。
这么看来张某是很对的决定了,好,我稳住,见好就收,朋友为止。I promise。
大学教职的坑位会越来越少,博士可以在职之后想清楚了方向再读,看来还是要谨慎啊。
Research proposal比方法更重要。
读博要上升到哲学本体论层面。
捞到了台湾社会学家叶启政的儿子,修养很好,当年因为爱情放弃读博,一直劝大家不要放弃读博,目前在产业界。国内北大李猛和应星老师都是叶老的学生。
PS: 今天看了好多方kc老师的YouTube,真的好可爱啊,太喜欢这样的人and这样的老师了。我的领导力呢领导力呢wwwww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